在大竹县城东边20公里的朝阳乡境内,蜿蜒起伏的铜锣山脉横穿而过,四季郁郁葱葱。秀丽的群山环抱着一个水色碧绿、深不可测的水池,这水池名叫“木鱼池”。清澈的池水倒映着周围的苍松翠竹,白天云霞飞空,夜晚星月沉底,真有几分人间仙境的韵味。关于木鱼池,还有个美妙动人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这里原来没有水池,只有一座松竹掩映红墙绿瓦的庙宇。庙里常年住着位鹤发童颜的长老和尚,带着江惠、河惠、孝惠三个年轻徒儿。暮鼓晨钟,念经拜忏,彼此相安无事。 一天,长老准备去南海朝拜观世音菩萨,将三个徒儿叫到身边再三嘱咐:“我明天要下山到南海朝圣,几个月后才能回来,望你们三个互尊互爱,念经修行,特别要护好庙后竹林中那两根粗壮的竹笋,那是仙体,不能乱动!”三个徒弟双手合十,齐声应道:“徒儿一定谨遵师命,请师父放心而去。” 次日一大早,长老下山了,三位徒弟送出山门,依依不舍,挥泪作别。长老走后,江惠、河惠渐渐地懒惰起来,不遵师命,每天贪吃贪睡,也不念佛经,什么挑水煮饭、清扫寺院等活,都推给孝惠一人去做,稍有不如意还对师弟动手动脚。孝惠默默地忍受着,也不埋怨,除做佛事以外,便不声不响地干活。 时过两月,江惠、河惠早把师父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异想天开地打起了门前那两根鲜笋的主意:“那两根竹笋既是仙体,我们吃了不是可以成仙吗?总比当和尚终日念经、苦身修行强得多。”他们商商量量,根本不听师弟孝惠的苦心劝阻,找来锄头,悄悄地走到竹林里,对着一根竹笋挖呀挖呀,直到挖断笋根。竹笋根部开始冒出白浆,不久白浆变成了血水,顿时,江惠、河惠高兴得直跳起来,大声叫道:“真是仙体啊!我们可以成仙了。” 江惠、河惠各提着一根竹笋,兴致勃勃地回到庙里,剥开笋壳,切成笋片,放在锅里煮熟。 晌午时分,江惠、河惠、孝惠围着餐桌吃饭,江惠、河惠争着吃笋片、喝笋汤,心里都在想:“多吃点,快些成仙。”孝惠只顾埋头吃饭,心里在想师父临走时交代的话:“那是仙体,不能乱动”。 这时,从庙外跑来一条狗,直奔鼎罐边,叼起饭瓢径直往外跑。江惠、河惠只顾吃笋片,根本不理会狗叼走饭瓢的事,这可急坏了孝惠,他急忙放下碗筷,起身拔腿向庙外追去,离庙不过数十步远,突然听到背后一声巨响,势如天崩地裂。孝惠立马站住,转过身去,只见寺庙处飞沙走石,洪水汹涌,庙宇在渐渐地陷落。不到一个时辰,竟成了一潭池水。水面上漂浮着一个不断旋转的木鱼。孝惠定睛一看:“那不是师傅念经时用的木鱼吗?”他又急又怕,不知如何是好,便嚎啕大哭起来:“师父啊!真对不起您老人家,我们没有管护好竹笋啊!”正想跳下去抓木鱼,忽觉耳边一阵呼呼风声,师父已站在身旁,双手合十,对着水面木鱼大声念道:“阿弥陀佛,木鱼啊!请到南海替老衲请罪。”说完,右手一挥,木鱼便停止了旋转,立即沉下水去。长老转身向孝慧说:“徒儿啊,委屈你了,那两个劣畜不听师言,砍伤龙角,落得葬身水底的下场,罪有应得!我们也只好另寻庙门了,阿弥陀佛!”说完,就带着徒弟孝惠飘然离去。 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了一个大水池,人们管它叫“木鱼池”,东半里有以木鱼池命名的场镇,为通往山后双溪场、观音桥、白坝子等地要道。民国初年有店户八九家,居民多以务农、造黄裱纸、采矿为业,曾一度立为场市,集期三六十日,附近所产土芋,香味浓厚纯正,集场日期,有不少外地商人来此购货。民国13年(1924年),山后场镇八角庙并入木鱼池,更名为“鱼角场”,时隔11年后废除。 木鱼池,据当地人丈量,方圆有2468公顷;那只狗把饭瓢叼到了一个地方,沉了下去,变成一个硕大的水凼,人们管它叫“瓢儿凼”,在东柳街道解放村境内。如今,木鱼池所在的行政区域被命名为“木鱼村”。清代民国时期,不少善男信女提着乌龟、团鱼来此放生,都说“它们可以游到南海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