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丛林,土著人被一种小鸟引导,才能在茫茫丛林中发现哪棵树上有蜂巢,通常一个大蜂巢可以让两个人背两大筐。
但是,采蜜人有两个规则要遵守:一是不将蜂巢中的蜂蜜取完,给蜜蜂留一点;二是采蜜人一定要在附近低矮的树丛中扔下一点富含蜂蜜的蜂巢,供引导他们的小鸟食用。
明朝朱元璋四海一统,一日,春暖花开,朱元璋微行至乡下山间,见一养蜂人辛勤地侍弄蜂箱。朱元璋上前询问,与之闲聊,两个人谈话很投机,朱元璋问养蜂人年龄,此人竟然与朱元璋同岁,再问,更奇:同月同日生。
朱元璋兴致大增,再问养蜂人家里的情况。养蜂人无儿无女,也没有其他田产,只有自己养的十五箱蜂。朱元璋心想:这很奇啊!他有十五箱蜂,朕有两京一十三省,也是十五,这数字怎么如此巧合?
朱元璋问:你一年割取蜂蜜多少次啊?
养蜂人说:春夏两季,花多,蜜蜂采蜜容易,我每个月都割蜜,收获就多。到了秋天,花少了,只有菊花还开得很好,所以,我割菊花蜜,每次都不割完,一般只取十分之三,保留十分之七,这是留给蜜蜂的粮食,让它们能够有蜂蜜过冬。蜜蜂有了足够的蜜,能够不死过冬,到了来年,又可以给我酿蜜。
朱元璋又问:其他养蜂人也这样吗?
养蜂人说:有很多养蜂人,春夏季节把蜂蜜割完,到了秋天,也割完,不给蜜蜂留,所以,他们的蜜蜂都饿死了,也有的跑到别人那里去了。这些人往往看上去一年比我收获得多,但是,今年有,明年无,没有我这样能够持久地养蜂以生活。
朱元璋听了,大为感慨:天下百姓就像这蜜蜂一样,朝廷不能压榨得太厉害,赋税太重,不藏富于民,老百姓怎么能受得了?“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老百姓不是穷困而死,就是移民别处,朝廷向谁收税去?养蜂人之言,应该传谕天下百官,“可为养民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