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的王银玲和我缘起工作,交集也都是工作,见面是滔滔不绝,不见面是连环电话一个接一个,对了,电话打不通的时候还有微信。反正她只要需要,我真真是无处遁身。她的热情和责任感,高能且永远“在线”,她虽人在中牟,于我却宛若隔壁同事。 在省作协大大小小的会上,总是在领导讲话中听到“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心里颇有感触,作家是独立性很强的个体劳动者,艰辛跋涉孕育自己的文学硕果。而文学工作者,是一个群像,是文学事业的背景色。工作日常看似离文学很近,实则以事务性工作为主,繁琐而冗杂,向往捧着诗歌引吭、端着小说遐思,也仅仅是向往而已。银玲却像一个电力充足的小马达,把这份工作当成事业去做。在她的努力下,雁鸣湖金秋笔会成为中牟的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雁鸣湖也成为众多作家笔下的一个亮闪闪的文学意象。有次跟她开玩笑说,从她身上看中牟只有春天、夏天,去雁鸣湖笔会可以看到秋天,中牟大概没有冬天吧。 她操持的雁鸣湖金秋笔会已连续举办七届,整理出版了厚厚的两卷作品集,工作上的突出成绩使她获评2018年度全省作协系统先进个人。在今年召开的省作协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上,她作为先进个人代表发言。她台上的风采让我记忆犹新,脱稿侃侃而谈,好像在讲述一个没有终点的故事,心里的那个骄傲啊,讲不完。今年下半年,中国作协在石家庄举办增强“四力”专题培训班,主要面向市县作协负责人,省作协又推荐她在会上做经验交流。她回来就给我打电话:“姬盼呀,我可是给咱河南添彩了,我们的活动一汇报,兄弟作协没有不点赞的。”我说就听到俩字:“豪气!” 她不止在文学上为中牟立传,还在生活上为中牟全方位代言,整天说我们有万邦物流园,吃着来自全国的生鲜;有绿博园、雁鸣湖,生态好环境美;有奥特莱斯、海宁皮革城,衣服物美价廉,我们的大蒜、草莓、西瓜、螃蟹……中牟要啥有啥,高端大气上档次,跟她聊天觉得郑州倒像个大农村。 说起这个“隔壁同事”,还真想起鼎鼎大名的中牟大蒜和西瓜。她工作上的那个辣劲儿,真像大蒜,辣心。她每年都组织活动,但是我还真没有认真参加过,大多是做一些联络协调的工作。只今年被邀请一次,恰好那几天单位的事情也难以抽身,我就想婉拒,然后她断然不允,一通通电话狂轰滥炸。活动结束以后,又开始了催讨文章,三天两头提醒一次@一下,反复强调“不着急”“慢慢写”,让我结结实实领教了她“文学界黄世仁”的威名…… 当然,她也有如西瓜般清甜的一面。只要电话那边张口是“亲爱的”,我就知道,这次是友军。闲暇时,她爱打电话问问近期文学界的动态,了解一下有没有文学活动,想把握每一个聆听学习的机会。卸下工作的盔甲,她就像一个稚涩又热切的文学青年。在文学的环境里,无论是作家还是工作者,溯其源、寻其根,或是来处,或是去处,内心总有文学的情结,她对文学赤诚而浓烈的爱,又纯又暖。 在文联、作协工作,最幸福的感觉就是文学从殿堂走到了人间,那些熟悉的文字疏离而又亲密,这不是一份僵化枯燥的工作,总有一些生动的人带来善意和暖意。最近,她频频提到即将退休,我知道文学不会从她生命里退场,她一定会在雁鸣湖畔讲述新的故事,我由衷地期待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