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刘志祥老人的故事打开了包钢热火朝天的窗口,数万余名包钢人用他们澎湃的灵魂、深沉的情感和顽强的精神支撑起一个大包钢,支撑起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冲天气势,也支撑着包钢人对包钢那种柔情似水、恒远绵长的感恩和眷恋…… 钢铁有灵魂吗?如果有,钢铁的灵魂是什么? “我不会唱歌,一唱歌就跑调儿。可是我要唱‘我们像双翼的神马’,这是俺们包钢的厂歌。这是不是咱包钢人的灵魂,钢铁的灵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离休后的刘志祥几乎每天都不由自主地沿着钢铁大街慢慢西行散步,然后魂牵梦绕地向昆都仑河中桥走去,驻足于河畔,长久地向西凝望。他眷恋包钢就像眷恋母亲那样,要时时刻刻感受生命里母亲那最具温情的心跳。他要天天与林立的高炉、高大的厂房为伴,他要用他那跑调的歌声高唱“我们像双翼的神马”,然后倾听钢铁的回声…… 这匹双翼神马诞生于内蒙古工业长子的钢铁怀抱里;这匹双翼神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背负起钢铁和稀土的重量和使命,一路驰骋,矫健多姿,扬蹄奋进;这匹双翼神马奔腾着呼啸着嘶鸣着,在“一带一路”机遇中,在新发展理念推动下,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挺起祖国北疆的钢铁脊梁,谱写了包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齐心协力、红色传承、科技发展、生态建设、社会担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不朽篇章,这首歌也成为老一辈包钢人,包钢的拓荒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 当“包克图”的诗意故事让那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名句诠释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时,当第一批建设者们挥锹动土,喊着号子搭建起仅能容身的帐篷时,当他们以“嘉宾”的身份来到这片蛮荒之地后,一座现代化城市就在这些创业者手中悄然崛起。 我们的书就这样拉开大幕,在几位作者的奋笔疾书中问世了。 本书以包头地区几千年雄浑与壮美的历史做铺垫,衬托出这座城市真正的生命与活力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火朝天的大工业所唤醒,由此叙写包头的崛起。书中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用以描述时代特征、时代精神,彰显中国人民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写作组成员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落笔于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高大伟岸、科研人员呕心沥血的创造奉献、国企员工爱厂报国的高尚情怀和人民群众对“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的热切向往;以无法平静的感动,注解了大型国有企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用钢铁脊梁撑起钢铁畅想,用钢铁意志建设现代化新包钢的新诗章。 刘志祥老人对于包钢,贡献是巨大的;对于我们这本书,也是一位闪光的主人公。记得去年6月在采访的日子里,92岁的刘志祥老人还是健朗的,健谈的,精神矍铄,刚刚从北京接受其他媒体采访归来。在建党百年这一年,老人接受了众多媒体的采访,他的故事就是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教材,生动的红色资源,生动的包钢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缩影。他的故事是弥足珍贵的一笔财富,对后人是多么大的鼓舞和激励! 也许,老人累了,想歇息歇息;也许,老人完成了全部心愿…… 刘志祥老人在女儿的声声诵读中,在对自己人生的回放、回味中,永远地睡着了…… 我以白菊、黄菊花束寄托哀思,那沁出的清香萦绕在灵堂,托举起一个高尚的灵魂。我的挽联这样写道:万能小刘为包钢尽丹心,劳模老人给后代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