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舞台朗诵的思考

时间:2022-07-2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群 点击:

  朗诵与演讲一样,是社会上最红火的有声言语活动,但面对当下舞台朗诵的某些现状,却让我多了一份思考。

  或许是杞人忧天,但我确确实实从这热闹的背后发现了些许危机。首先,我觉得在当下“娱乐至死”的文化背景下,舞台朗诵的生存处境让人堪忧。其既不可能像国之精粹京昆那样成为保护性文化;又不可能像充满娱乐性元素的相声、脱口秀那样受到万众的喜爱。再则,众所周知,声乐、舞蹈、影视、戏剧的创作都必须以歌词、歌曲、剧本为基础,换而言之,歌词、歌曲、剧本都是特意为声乐、舞蹈、影视、戏剧这些艺术样式而创作的,而舞台朗诵却少有这样的待遇,独立性或被动性便可想而知。它本身的先天不足,必然导致在如今的文化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当然,最重要的是当下朗诵本身的缺陷与不足。纵观当下的舞台朗诵可说是“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目前舞台朗诵的问题,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三组对立的表现:

  从声音来看:有“播诵派”与“狮吼派”之分。前者朗诵时声音如同播音,音量从不放大,太温、太文、太稳,缺乏应有的情感张力,感染力不足;后者则朗诵时声音如同吵架,音量大如雷霆,“振聋发聩”。

  从语言来看:有“体验派”与“表现派”之分。前者朗诵时比较注重对作品的内心体现,但往往是自我陶醉,表现力不够;后者则只注重语言外部技巧,但显得内心依据不足。

  从动作来看:有“处子派”与“脱兔派”之分。前者朗诵时几乎原地不动,既无太多表情,又无任何辅助性的动作,或者有动作却很勉强、缺少美感,过分依赖语言和声音,忽略了朗诵态势语言的辅助作用;后者则表情过于夸张,满台舞动,大大减弱了朗诵应有的审美功能。

  危机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从中找出一条出路。其实这些年的朗诵活动中,我们的朗诵者一直从内容和形式进行着积极探索。

  许多朗诵活动的组织者和朗诵者,在朗诵会作品的选择时,除了考虑经典性、鼓动性以外,也多在考虑多样性。一台朗诵节目,主题未变,但都在尽量避免一个基调、一种风格,做到了“和而不同”,丰富了朗诵的作品。

  除了选择适当的、多样的朗诵作品以外,在形态上也发生了变化,一改以往只是走马灯似的轮流换桩直立朗诵。比如有的朗诵者采用了“戏剧化”的处理方式。所谓“戏剧化”一是指“台词化”,就是将有些作品的语言处理为“台词”,将作品中的语言以“说”的方式诵出,很是鲜活;二是指“角色化”,就是将自己设想成作品中的某个角色,甚至彼此设定为一定的人物关系,采用对白来朗诵,很是生动;三是指“情景化”,就是设定了规定情景,甚至调动了灯光、布景、音效、化妆来辅助朗诵,很是精彩。

  当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戏剧化”处理的,更不能形式大于内容,甚至于出现画蛇添足的现象。另外,“戏剧化”的处理一定不能破坏作品原本的意脉和韵律,更不能将其碎片化。

  变换形式的做法还很多,总而言之,舞台朗诵的变革已迫在眉睫,亟不可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