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春节滋味

时间:2022-07-3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杨晓升 点击:

  对我来说,儿时的春节是一年中最令人激动的节日。那时候是“文*”,物质极度匮乏。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无法离开的粮油猪肉布匹肥皂等物资,都是定额供应、凭票证购买。居民每月定量的口粮根本不够每餐吃米饭,只能每餐用少量的米多兑些水煮粥。粥当然是稀粥,水多米少,煮出的粥近乎米汤。好在那时候农贸市场上还有廉价的红薯。红薯切成块煮成红薯粥,粥不那么稀了;红薯还补充了大量营养。及至如今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才知红薯原来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以及二十多种微量元素,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甚至有“抗癌之王”和“蔬菜冠军”美称,我才聊以自慰,感觉物质生活极度匮乏时的那种万幸。

  还是回到儿时的春节。一年漫长的365天,除了元宵、端午和中秋等不多的几个节日或平日里偶尔来了重要的亲戚朋友,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春节,因为春节可以天天吃白米饭,而且可以连吃数天,从除夕到正月初五,天天如此。重要的是还天天开荤,一年中难得一见的鸡鸭鱼肉蛋,还有潮汕民俗中拜神祭祖准备的各色祭品(都是潮汕特色糕点、各色菜馅的米粉馃和各种水果),春节期间也天天可以吃到。馋疯了的人们,仿佛报复性地选择在春节期间大吃大喝,直吃得满嘴流油、饱嗝连连才甘愿罢休。也许是因为春节意味着吉祥,孕育着希望,再穷的人家也都要竭尽全力、倾尽积蓄买回各种年货,让自己的家人吃个心满意足。仿佛这么吃,才会有好头彩、好兆头;仿佛不这么吃,就会被世人小瞧为时运不济。

  压岁钱则是孩子们春节中的另一种惊喜。贫穷人家,钱对孩子们来说非常奢侈。平日里,孩子们可不像今天的孩子这样幸福。如今的孩子钱可以随时找父母要,即使孩子不主动要钱,做父母的也会随时关爱有加地问孩子需不需要钱,唯恐孩子没钱出门受委屈,甚至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那时候的孩子,平日里衣兜里很少有零花钱,偶尔有几个一两分或五分面额的硬币,那已是父母的极大恩赐,肯定是孩子做了什么好事或父母高兴时偶尔的奖赏。那时候普通百姓的孩子,春节得到的压岁钱也不像如今的孩子,动辄数百上千甚至上万,父母给的压岁钱少则几毛,多则几块,一般都是事先在银行换好的新票子,一角两角五角,一元两元五元,崭崭新新,整整齐齐,不留半点褶皱。如此崭新的钞票,孩子们拿了大都也舍不得花,大都小心翼翼地藏着掖着,唯恐丢失了或被别的孩子偷了,抑或生怕被大人们无意间拿走。有了压岁钱,春节里穿着新衣的孩子,底气更足了,情绪更加高涨了,笑容也更加灿烂。孩子们在一起耍闹追逐嬉戏的笑声,无拘无束,清澈爽朗,让“文*”压抑贫穷的日子有了难得一见的生机。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是大人们日复一日的节目,当然是要带上自己的孩子。潮汕地区,春节串门走亲访友,给对方的老人小孩压岁钱是必不可少的礼节,当然双方必须是沾亲带故,要不就是平时来往较多关系较好的挚友。上门做客时,须事先备好红包,红包里装两角四角两元四元不等,多少都有,但必须是双数,意为好事成双。客人给主人家的老人小孩送红包,主人也需要给客人带来的孩子回送红包,礼尚往来,这是人情世故中的一种平衡,也是一种悠久的民俗文化。假若有谁敢打破这种平衡,比如只收礼不回礼,轻者背后会被责骂自私不懂规矩,重者会被世人鄙视冷落直至断绝来往。所以,春节串门带上自家的孩子,既是聚会凑热闹的需要,更是利益均衡的需要。假如上门做客红包只出不进,那可就亏大了。所以,春节上门做客的人一般都会带上自家的孩子,而且对方有多少孩子,自家一般也会带上数量相等的孩子。跟着父母串门做客,孩子们当然也乐意,好吃好喝、热热闹闹不说,还会收到装有压岁钱的红包,何乐而不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