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50年代初来到太原,在这座古城居住已60多年了,幼年的记忆还不时在脑海中浮现,那个年代的童谣更是常常在耳边响起。 经历了多年的战乱,解放了,安定了,许多家庭都生有四五个孩子,独生子女反倒稀少。孩子多了,大人也管不过来,由着孩子们在一起跳皮筋、捉迷藏,一块儿唱,一块儿嚷,于是乎嘴头上的顺口溜即童谣也就多了。细想起来,一个时期的童谣还真印着一个时期的印记。 “赶大车的看后头,后头坐着个屎舅舅,舅舅不是个好舅舅,坐在炕上吃豆豆!” 太原解放初期,街上的汽车很少,城外往城里拉煤的、送菜的多是马车。这些车卸完货空车回时,有孩子就尾随其后,趁车把式不注意,一下子趴在车尾,过过车瘾,叫“晕乎晕乎”。其他小孩坐不上,嫉妒得不行,就一起用太原方言大喊这几句,提醒车把式。那车把式心领神会,一个大鞭子甩到后头,正在“晕乎”的孩子们,纷纷落地,引起阵阵笑声。 夏天天热,雷阵雨来了,玩得起劲的孩子们不是急着回家,而是在雨丝中疯跑,一边跑,一边唱着:“老天爷爷下大雨,枣儿馍馍供献你!” 几千年来,吃饭问题始终是人们生存的头等大事,加上多数人的祖辈都是农民,所以,尽管都已成了城里人,但人们还都有着浓郁的农民情结。在常年干旱少雨的太原地区,人们自然企盼着上苍施舍雨水。 太原是重工业城市,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也在不断改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开始攒钱买自行车了。那时谁家买回一辆新自行车,邻居们可要羡慕呢。上班或者节假日,年轻夫妻往往一个载一个,骑自行车上街或者去走亲戚。于是大街小巷,孩子们看见了,就喊:“‘飞鸽’车子胜利带(胎),出门就把老婆带!” 那时,“飞鸽”牌和“永久”牌车子是人们崇尚的名牌,自行车的外胎则是“胜利”牌的,结实。现在满街是小汽车,走亲访友现代化了,就是骑电动车和共享单车,一般也是不让载人的。 童谣中,也有许多是孩子们取笑调侃的。太原街头俚语管脑子不够数的人叫“二不愣”,孩子们就围着人家喊:“二不愣、二不愣,你妈打你因为甚?因为你二两棉花扛不动!”然后是一阵哄堂大笑。 时代的变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今的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水平与过去有天壤之别,但课业负担却重了。除了正常上学,还有名目繁多的补习班,那种结伙到街上、到野外疯跑的事儿不多见了,当然儿歌童谣也很少听到了。 城西的汾河水还在静静地流淌,早年太原的儿歌童谣却让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