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在中华版图上还划不上一个小点,茫茫大山把你困围在人们难以找到的地方。 小山村曾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驻守的阵地。在反击国民党军阀“六路围攻”的战斗中,有不少红军将士英勇征战在这莽莽大山之中,还有许多无名先烈,长眠在这贫穷边远的深山。 我第一次走进秦巴深山那个小山村,是五十年前。 山陡陡,峰杵天,路迢迢,水蜿蜒,风凄凄,人悚然,仿佛走进尘封不知多少代人的另一个蛮荒世界。 这里不是桃花源! 田渺渺,地硗硗,草深深,放眼四望,看不到一块敞阳的平坝,地里没有一处成规模的庄稼田园。只见散落在山沟两岸的民居,木棒支撑的草棚,低矮的土墙小屋,深灰泥面,破败不堪。几家老小穴居在半山岩洞,没有人知道已过去了多少年。 小村呼名“横山子”。世代繁衍至今,已有百十来户,四五百口人。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里的极贫特困小山村,边远,偏僻,闭塞,穷苦。 山风狂扫山坡上早已凄冷枯黄的丛林小草。听人介绍,四周山坡曾经有过茂密的原始林海,大办钢铁时剃了光头,山山岭岭留下黑糊糊的乱石焦土。山民为自救危急中的生命,上山砍火子地,广种薄收,只为糊口。玉米叫“野鸡啄”,土豆叫“地果果”,据说一口可以吞下一二十颗。 横山子人期盼横山子的新生,期盼风风光光做大山的主人。 历史没有忘记大山深处这个贫穷的角落。 改革春风唤醒了山村,田地包产到户,收留自已做主。山上种粮饱肚腹,山下寻找挣钱路。一批人走出大山,兴办“五小”企业,靠公路铁路挣现钱的山民,成为横山子村奔富的领头羊、脱贫的闯路人。 希望,不再渺茫。希望,就在前方。 横山子人回忆当年毁林开荒,砍火子地,山剃光头,付出过太大代价,追悔难及。 觉醒时,逢上了好机遇。停耕还林,长江上游森林资源自然生态保护工程……一系列政策,让横山子人获得不小的实惠,灌注了迈开脱贫致富步伐的强劲动力。 有动力,有干劲,上下一条心。横山子人要在大山深处,画自己期盼的更新更美的画图,创造前所未有的山里人的幸福。 绿水青山,金山銀山。 “要想富,一分地里精心务,九分山上下功夫。”山下山上,苦干实干,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宜菜则菜,庭园经济,综合开发,专业发展……八仙过海,各显其力。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 攻坚脱贫,这是共产党人对历史的敬奉,对人民的承诺,对世界的宣言! 2019年夏天,沐浴骄阳惠风,我第五次走进横山子。 留在记忆里的那些山岩下小溪林草间的破旧木棚,矮小污黑的土屋,已无踪影。靠近两幢新楼旁边,专门留作“忆苦思甜”的两处老屋墙上,写着几幅大字:“老屋的记忆”,“住新楼不忘旧房”,“乡愁是这旧旧的矮屋”。 一栋栋堪称小洋楼的崭新民居,矗立在山前河岸林间。一台台拉货车摩托车小汽车,停放在院坝门前。宽敞的水泥公路,虽然仍有弯道曲线,已可从家门畅通山外。小河清澈,淙淙有声,老小都重视环境保护,精心呵护美好生态。 年丰而人寿,时尚的穿戴,童叟的笑脸,文明的风范,同青山共享详和,与绿水共祈泰然。 放眼望,树丰茂,草竞鲜,花争艳。 横山子的地是整治后的产业田园,横山子的头顶上是蔚蓝的天,横山子的东南西北是绿色的林海,横山子的乡亲们笑得那么香甜。 文化室,卫生站,幼儿园,便民店,服务中心……山外的小城仿佛搬到了山里面。 屋内现代化,屋外风光宜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杂。清纯的空气,灿烂的阳光,山里人乐享幸福的生活。 地图上,古老的横山子仍然坐落在那片大山里。眼前展现的,已经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新的横山子。 横山子人庄严宣告:全村185户645人,一户不落,一人不掉,告别贫困。 事业兴旺,日子兴旺,人丁兴旺。喜看穷山沟旧貌换新颜,给贫穷的昨天说再见。 横山子打造出自已响当当的旅游名片。山外人来研讨横山子的沧桑巨变,城里人来品读横山子的今昔画卷。横山子的名声,远扬大山之外。 脱贫,让贫困在我们这一辈人手中告别。 振兴,让梦想在我们这一辈人手中创新。 横山子有自已历史,也有自已的现实。让我们用真实的文字,真诚的情感,写下来,留下来,留给我们这一代,留给我们的下一代。 横山子,祝福你!记住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