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盘山妈妈

时间:2022-08-1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张秋铧 点击:

  今年七一,建党百年,恰能唤起人们对悠远岁月的回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总在胸中萦回。前不久的一天,太阳刚露脸,我和十多位光荣在党50年的老战友,来到盘山烈士陵园,在高高的纪念碑前,我们献花圈,默哀,宣誓。此刻的我,心灵驰向了辽远的天际,岁月在清晰与朦胧间穿越。

  盘山,北靠连绵的燕山山脉,南望千里华北平原。进可攻,退可守,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盘山,并在长城一线实行“治安强化运动”,进行了一次次拉网式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盘山军民团结一心,灵活机动打击敌人,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而那位让我们这些老兵心心念念的杨妈妈,她老人家的故事,至今仍在盘山军民中传颂。

  杨妈妈原是蓟县城西小刀剪营村人,嫁到了砖瓦窑村杨家。她的丈夫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过着以扛活为生的苦日子。为了寻求稳定生活,他们到盘山的深山老林开荒。夫妻俩把石头、石块刨出来,开辟一块块巴掌大的土地来种粮食;再将那些石头、石块垒成一间小屋,用来遮风挡雨,盘炕支锅台。

  1939年初,八路军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杨妈妈家便成了坚强可靠的“堡垒户”。八路军领导人包森、李子光等同志经常来她家开会;伤病员在她家养伤。当遇到敌人扫荡搜山时,她背着伤员藏进山洞,给伤员洗伤换药,喂水喂饭,缝补衣服。

  那一天,一位八路军通讯员到另一支部队传达命令,中途不巧被敌人发现了,紧追不舍。通讯员仗着地形熟悉,穿过林子间和山石缝,径直跑到杨妈妈家。杨妈妈见他气喘吁吁,神色紧张慌乱,二话没说,就把小通讯员按在炕上,端起锅台上的半碗黑酱,涂抹到他的脸上、脖子上;又赶紧从炕头拉过半条又脏又破的棉絮盖在他身上,叮嘱说: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你就闭着眼,不要动,不要吭声。她又将一个土屎尿罐摆到炕下,自己则坐在炕头,守着。这一切刚安排停当,门外就响起了杂沓的脚步声,几个日伪军气势汹汹地踢门进来,端着枪吼叫:有人来过吗?杨妈妈顿时泪水“叭叭”直流,说我儿子染上了瘟病,没钱医治,眼看就要死了,太君老总行行好,救救我儿……鬼子们见那躺在炕上的人满头满脸毒疮毒疱,乌黑肿胀,屋子里臭烘烘的,生怕沾染了瘟疫病毒,哪里耐烦听杨妈妈哭诉!他们扭转身,赶紧离开了这个破屋……

  盘山深处这个破陋的石屋,究竟掩护了多少八路军,救了多少危急中的性命,护理过多少伤病员?杨妈妈记不清,但被救的人,被掩护过的人,包括这位抗战老兵,他们永远不会忘记。

  杨妈妈早在白色恐怖下就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5月在冀热辽军分区召开的抗日群英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八路军母亲”光荣称号,而战士们都亲切地叫她盘山妈妈。新中国成立后,杨妈妈带领贫苦农民积极参加土改,走合作化道路,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杨妈妈于1960年病逝,享年73岁,砖瓦窑村党支部和乡亲们为她举行了隆重葬礼。盘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她,在烈士陵园纪念堂特意塑像,再现了她掩护八路军通讯员的那一惊险、机智的场景。

  当我们离开烈士陵园时,我不觉回首极目远眺,仿佛看到了盘山深处的那间土石屋,那位机智勇敢而又慈爱的杨妈妈……盘山妈妈的故事,将永远被人们所传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