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一个老报人的青葱岁月

时间:2022-08-1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胜金 点击:

  后来,我去区上询问政法干部的事定下没有。徐仁龙同志告诉我,材料报上去了,但领导去西安办案子,事情比较复杂一时定不下来,所以我的事一时也定不下来。

  听他这样一说,我就准备走到安康日报社这条路。回家给父母一说,他们也同意。随后我把这个决定告诉王崇理,他很不以为然,似乎认为我有些不识抬举。但和谢林组长说了后,他却很理解和赞同,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随后还很快帮我办好了去安康日报社的手续。后来听说,县上另外从五里区选了一个小伙去陕报。但人家一看表格,又听说没有发表过作品,就没同意。结果这个名额就浪费了。

  1971年农历正月初四,我拿着安康日报社的通知,拿上粮油临时迁移证,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去报社编辑部当农民记者和编辑。临行前,母亲为我收拾行李,一床被子,几件破旧衣服,向邻居借的热水瓶,洗脸盆,装进一副农村担干粪用的框子里。这是全部家当。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好好工作,不要操心家里,如果干不成,人家不要了,当农民也没有什么不好。我望着寡言少语的父亲蜡黄消瘦的脸,母亲花白的头发,和一群衣衫破旧的弟妹,勉强微笑的脸上突然滚下串串泪滴。

  我担上行李,步行进城,落脚大南街闫志喜同学家里。闫妈对待我们同学一律视如己出。闫志喜是回民,兄弟四人,父亲早逝。大哥在青海剿匪牺牲。两个弟弟刚招工进城工作。

  下午闫志喜骑自行车,我坐在后边,担着筐子,一路摇摇晃晃,两个年轻人来到安康日报社。

  我上班第一天,闫志喜送我,几年后他转业,我也曾推荐他到报社工作,这是后话。

  安康日报社当时在原安康农校设址。后农校停办,报社便从老城背街小巷龙湾迁移至此。现在的农校旧址,成了金州国际城小区。

  报社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编辑部,负责文字组稿写稿;另一部分是工厂,负责印刷。领导班子总负责人叫刘鸿儒,工厂厂长叫明道友。编辑部分为总编室、政文组、农业组、工业组、群工组等。我们一块进报社编辑部的农民有张会鉴、王高路、王人法等共六七个人。另外,还有驻安康各部队的战士记者编辑杜立峰、刘旭江、邓光国、邓旭华、左朝胜等七八个人。当时的报社编辑部有中省来的老干部、老报人,如王丕祥、钱明镜、兰占奎、陆枫等人。王丕祥是延安时期的老干部,《延河》原主编。钱明镜是工人日报副总编,兰占奎是中央宣传部老干部,陆枫是国家编辑局编审、《我的大学》的翻译者。

  报社编辑部人才济济,如党永庵、李贵仁、尹子平、肖重声等。初来乍到,生活在这样一群历经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人中间,作为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农民,我每天都在被激励着、努力学习着、工作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