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是对旧时官署幕友的尊称。师爷在幕府中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或起草文告,代拟奏疏;或处理案卷,裁行批复。这是个充满智慧性的群体,尤以绍兴师爷最为出名。这里带来一组绍兴师爷的智慧故事。
巧治恶钦差清康熙年间,皇帝派某钦差来到浙江巡视,考察行政官吏。该钦差因未受到绍兴府下会稽知县的宴请送礼,回京后即以会稽知县在祭禹大典上东张西望、大有犯上之心为由,向康熙帝告了御状。康熙帝当即下旨,令绍兴府台查核此案。 绍兴府台接旨后,回想当时祭禹情景,始终未见会稽知县有什么越轨行为。钦差告此恶状,其中必有蹊跷。 面对此桩冤案,本来只要写一纸呈文,即可了结此事,但府台越想越感此案难办:若如实向皇上申报,那钦差知晓后必然怀恨在心,此人阴险奸诈,岂肯善罢甘休,弄得不好反而祸及自身;若顺势谎报,那属下会稽知县就得遭天大不白之冤,即便不被处死,也得罢官,于心不忍。在左右为难之际,就去求教幕下一位绍兴师爷。 师爷问明情况之后,对府台说:“此事不难,鄙人心中已有一计,这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府台详问其意,师爷说:“你只需对皇上实说,钦差来到绍兴祭祀禹陵,下官也曾参加,按例站在会稽知县的前面,祭典开始后,又虔诚叩头跪拜,未能顾及身后之人是否遵守仪礼。” 府台一听,顿觉这一计策妙极:既不说钦差诬告,也不说会稽知县失仪,还表现了自己敬禹之真诚,正是一石三鸟,由康熙帝自去明辨是非。于是,他按计行事。 皇上见过绍兴府台奏章,案情即了然于心,随即传讯钦差问罪,说:“你告会稽知县祭禹大典中不守仪礼,可是实情?” 钦差一口咬定说:“若有谎报,愿受重罪。” 皇上接着又问:“祭禹之时,照大清律例,你位于府台之前,会稽知县更位于府台之后,若专心诚意参拜,怎能看到在你身后的第二个人有大不敬的行为呢?” 钦差无言以对,只好从实招认,他害人不成反害己,终于被革职查办。 智斗洋神父清末,一些洋教徒倚仗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领土上胡作非为。当时,云南发生了一起当地民众联名控告洋教徒的教案,道员耿公达在盛怒之下,把那名助纣为虐、横行霸道的洋教徒给抓了起来。 耿公达想:抓了洋教徒,那洋神父肯定会出来交涉。果然不出所料,耿公达的侍从送来洋神父的信,要求保释刚刚被逮捕的洋教徒,措词傲慢而强硬,并以上告领事馆相威胁。 当时在幕府中的一位绍兴师爷十分钦佩耿公达的正义气概,看过洋神父这封信后,便如此这般地献了计策。第二天,耿公达开庭,以严词训斥那洋教徒,并当着洋教徒的面,把洋神父的信撕得粉碎扔在地上,又将那洋教徒打了四十大板,下了大狱。 洋神父得悉后,气得浑身发抖,亲自赶至衙门质问耿公达,要拉耿公达去领事馆对质。此时,耿公达泰然自若,坦然一笑,取出了神父的信,让神父当众出丑,并说:“昨天我所撕的是这个无赖的一张供状,他在公堂之上不但未招认罪行,反而诬陷好人,所以我把它撕碎了。” 当洋神父看到自己那封信完好无损时,自知理亏,只好求情放人。耿公达却理正辞严,以洋教徒欺辱华人、作恶多端、惹是生非、挑拨离间为由,表示绝不放人。洋神父到此已无话可说,只好悻悻地拿着信回去。 原来在公堂上撕碎的信是绍兴师爷假造的。绍兴师爷这一计谋,使洋神父和洋教徒中了圈套,落了个搬弄是非的罪名。 寻找『三十六』清末民初,在上海租界的巡捕房里,有不少绍兴师爷协助办案。 有一个叫周小月的绍兴人,长得身高力大,且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他是去上海租界探望姑妈的。在一次闲逛中,适逢外国水兵在光天化日之下侮辱中国妇女。周小月见义勇为,出手相助,打伤了外国水兵,被洋警察捉住,送进捕房。 恰巧,值班理事的是一位姓袁的绍兴师爷。袁师爷按惯例先询问了周小月的姓名和住址,见他是绍兴昌安门外人,就暗自思忖:一个初到上海的乡下人,绝不会平白无故地殴打洋人,定是那个外国水兵酗酒行凶激起他的义愤。于是问他为何打伤洋人,周小月如实说了经过情况。 袁师爷一听,果然不出所料,好在此时堂上没有中国警察,周围全是洋警察。袁师爷决心救他,便问他:“你既是绍兴人,可晓得三十六?” 周小月很聪明,这“三十六”就是绍兴人常用的歇后语,即所谓“三十六策走为上策”,这分明是绍兴师爷叫他逃走的意思,他二话没说,连忙表示知道。袁师爷就让他去找“三十六”,在旁的洋警察以为这是师爷叫他去找同案人,就没有拦阻,稀里糊涂地让周小月走了。过了个把时辰,袁师爷还一本正经地责问洋警察,要他们去把周小月和“三十六”一起抓来受审,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 按规矩坐楼梯晚清时期,绍兴有位退职的陶成龙师爷,因久居家中闲着无事,便去大上海游玩。 一天,他在马路上东走西逛,不觉到了中午,就走进了一家装潢时新的面馆。陶师爷进了面馆,为图个清静,就在楼上挑了个雅座,坐了下来。当堂倌问他要吃点什么时,他说:“我要吃碗阳春面。” 那堂倌见他土里土气的模样,心中早已有三分轻视,再听说吃的是阳春面,就更不把他放在眼里,态度极不和善,并且要拖着陶师爷下楼。 陶师爷在衙门做过事,吃过几年官饭,颇有些傲气,见堂倌如此无礼,也忍不住生气了。他责问堂倌这是为何,堂倌要陶师爷去看墙上的布告。 原来,布告上写着:吃大肉面者楼上雅座就餐,吃阳春面者楼下便室就座。陶师爷对此极不服气,决定从中找点岔子进行报复,于是又仔细看了布告,果然发现问题:吃大肉面者楼上,吃阳春面者楼下,而吃小肉面者无规定坐处,遂搬来一条凳子,坐在楼梯中间,堵住了上楼下楼的交通,将顾客全堵在楼梯两端。 当老板和堂倌赶来训斥时,陶师爷以吃大肉面者楼上雅室就餐,吃阳春面者楼下便室就座为借口,说自己要吃小肉面,这不上不下,就是该坐在楼梯中间。老板急了,动手来拉,于是两人拉拉扯扯地到了衙门。 在公堂上,陶师爷装成十分委屈的样子,说自己是个绍兴乡下人,粗识几个文字,按面馆规定去推算,吃小肉面坐在楼梯中间没有错,如今面馆老板仗着人多势众,欺负乡下佬,要求青天大老爷秉公断案。审判官听了这番话,觉得非常在理,于是就惩罚了面馆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