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爸妈关注了我QQ空间,我就很少更新了。虽然好久不更新一次,但每次打开,最近来访处总看见我妈的头像在最前边。就像当年我暗恋某人时,头像总出现在她空间里第一个那样。
再后来,有了朋友圈。我发第一张照片上去,很快就收到了一些留言,其中包括我妈。别人的留言都是在说照片:在哪儿拍的?好不好玩?只有我妈的留言完全和照片没关系。她问:“咳嗽好点了吗,周末怎么过的呢。”我还没来得及回她,先对她的头像有了芥蒂。
我妈的头像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普通的饭桌,一碗再低调不过的豆面条。
我把电话拨回去,先说咳嗽好多了,再问家里忙不忙,天气冷不冷,最后,我亮出本意,建议我妈把头像换了。我说,人家都用自己的照片,你怎么不用自己的照片当头像呢?我妈不知道说什么,只好呵呵。我说,你有事直接发微信就行,别在朋友圈留言了,这头像也太土气,人家看见不好。我妈说嗯。挂掉电话,我觉得有点对不住我妈。
第二天,她还真把头像换了,是一张绿色植物,感觉好多了。不过,从那以后到现在,她一直没再给我照片下留言过。没想到我从小就不听她的话,我的话她却这么听。
初玩朋友圈那阵狂发照片。有时候,我挺希望我妈点个赞什么的。但她可能是怕我不高兴,就没有点。渐渐地,朋友圈玩腻了,也懒得玩了。觉得所谓朋友圈,就是真正的朋友很少在上边联系,倒是算不上朋友的人常在上边熟络得热火朝天的地方。社交网络,也就这么回事。
后来,我就悟出发状态的原则了:真正的大事,不发,憋烂在肚子里也不发;无关紧要的小事,可以发,不仅可以发,还要添油加醋一百倍,往夸张了去说。这才是娱乐的精神,既娱乐自己又娱乐大家,不是吗?
前天,我屋里暖气坏了。好在房间隔热效果不错,温度没怎么降下来。暖气片凉了足足一天我才发现。我顾不上联系供暖公司,先在朋友圈发了条状态:“暖气坏了一天,要被冻成狗了。”
然后,我屁颠屁颠出门了。
当我在小区里找物业的时候,雪片般的安慰如期而至。但我把手机塞在兜里,并不打开看——外面是真的冷,在室外玩手机,那可真要冻成狗了。这时,短信响了。
我不用思索就知道是我妈,百分之百没跑儿。在这时候直接发短信,而不是在照片下提供安慰和解决方案的,除了她老人家还能有谁呢!果不其然,她说:“那么冷怎么办呢?修好了没?”
我出溜着手,找个避风的地方回她:“也没太冷,室内十六七度呢。”
发完,我又怕她不相信,又说:“已经报修物业了,马上就来修。”
把手机揣回兜里,我觉得自己真是矛盾,或者说,生活原本就很矛盾:在朋友那里,我要努力装成被冻成狗的样子。纵然如此,大家也都明白,我没被冻成狗。而在我妈那里,就算我吃着火锅撸着烤串,她还是担心我有没有真的被冻成狗。
这大概就是关注的真正含义吧:并不想给你的生活添哪怕一丝打扰,却时时刻刻为你的饥寒提心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