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有必要的纵横捭阖,与时俱进和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世界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日益美好,散文逐渐由简而繁,并且出现了以议论为主,以记叙为辅的散文,出现了值得称颂“诸子横议”“百家争鸣”的新气象。比如周树平的散文集《安居梦》是脱贫攻坚的新时代精品,他贴近现实写移民生活,获得贵州省文学奖散文类一等奖。《梅花赋》是梁简文帝的辞赋,它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既有诗的意境韵律,又有散文的“散”。他在此赋的前半部分着重描写梅花盛开的景象,后半部分则由物及人,描写后宫佳丽赏梅的情景。最后又运用诗句来表现她们触景生情,由梅花随风飘零而产生的青春已逝、年华如水的惆怅之情。作者用“或承阳而发金,乍杂雪而被银”这两句,深入描绘“梅花特早”地接受春阳,迎寒开放出金灿灿的花朵,遇上不期而至的春雪,使其披上厚厚的银妆。此赋深得米沛追捧,并写成《梅花赋帖》,散文书法相映成趣,名垂千古。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同样是游记类散文,写景状物中升华到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贴近肌理的观察,是散文的灵魂深处躁动的心脏。《秋上光明山》中:“寒露生凝脂。野生花,原来有这么多的花都在等着寒意来亲吻:芙蓉白天穿上白色的裙子闪亮登场,待夜幕降临时,裙子收了起来,变成了粉红色,一朵花一天一场表演,这一生就算活出她的价值来。桂花用香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只要你闻到,你一定想结交这个朋友,十里之外也想,千里之外也想,香里有桂花的真诚,真心真意为你而生。最不愿辜负秋天的是菊科植物,她可以和人类一起完成各种各样的秋天画作。在旷野中、园子里来个画展,也可以在路边、墙壁上随意涂鸦。光明山上,你认得几种野生花?她叫马兰,她叫紫菀,她叫赤果菊,她叫千里光,……叫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你说,这小花好美,她就满足了,不会遗憾来到这个世上。”细致描写光明山上的“野生花”,最后作者发表议论:“与其说植物的演化充满着随意性,不如说其实我们并不能完全地了解,每一种植物在地球存活的年代里,她们都经历了什么。她们比我们更早地来到地球,也许她们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对它的了解还要多,所以敬畏自然是对未知的敬畏,有了敬畏不自大,我们才能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这样才能让拥有智慧的我们,在地球上走得更远。”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真实可爱,作者不是在写散文,而是用生命体验的实录,给人以彻骨铭心的曲折感受。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陌生”和“难度”都是对散文须放荡的诠释,仿佛漂流,须在重重险滩激流障碍中穿越,激溅出快乐的浪花,才是最畅快的旅游。抑或对饮,没有故事下酒,即使烂醉如泥终无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