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我们无法通透地摸清人生这门学问,到最后只能含含糊糊地从青丝走入白发。也许走在小桥流水的人家,穿越绿树成荫的小道,邂逅一处粉墙黛瓦的小巷,我们终究会明白学会做人和你的学识、聪慧、精明、能干是无多大关系的。 像雨伞一样做人吧!当你可以为身边的人遮风挡雨,才会有人把你举在头顶。
从三四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这一时期,民间流行这样一件让人很是疑惑甚至觉得愚昧至极的事情。那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喜欢领养别人家的小孩,而自家的还在襁褓的小孩则交给别处人家。最开始是基于家庭贫困才兴起送走孩子这一无奈之举,直到最后演变成互相交换孩子进行抚养,这就让人不思其解了。 我是在外婆的口中听说这一奇事的,当我反复询问原因时,没有人可以解答我的疑惑。即使很多年后我回想起来仍然困惑不解,我也不在追着寻求因果,世界上很多事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而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尊重了。 我的老婆婆就是在年幼无知的时候被送出去的,不知道是什么季节或是晴空万里还是烟雨朦胧,只知道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她也没有自己的名字,她就这样赤手空拳来到这个陌生的乡村,一呆就是八九十年。所幸她是一个宽厚善良、仁慈美好的存在,在邻里之间深受爱戴,也算是和和美美度过了大半个人生。 年轻时候的她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是不得而知的,等到我有记忆开始她已经从青丝走入白发,俨然一副老奶奶的模样。 从她热心肠地帮对面人家的菜园施肥浇水中、从她因为心爱的大孙子出远门而掩面而泣中、从家中每个孩子对其的孝顺和尊重中......我依稀可以感觉到年轻的她应该如此时此刻的她一样美好,让人心生温暖和感动。 从我儿时的记忆中,从邻里邻居的言语中我看到一个热爱生活并给予生活无限美好和向往的老奶奶的形象。每次回家大老远就能看到她拿着一把芭蕉扇憨实地走在路上或是躲在树荫下跟一群人闲聊,看到我回来就说‘晚上搁家里吃饭,我给你做最爱的面疙瘩’。是的,从小到大吃了十几年的面疙瘩,到如今还是最爱这一口,想来我已经爱上这份味道,爱上做它的人了。 那时候的时光很慢,车、马、邮件和月光,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其实不是时光慢是那时候的人太过单纯、美好。那时候的他们坐在月色下不顾蚊虫叮咬也要叙话家常,那时候的他们对门口吆喝的小贩也能友好的递上一杯茶或是邀进家里吃顿饭,那时候的他们做点荞麦粑也要每家都分到都能尝尝鲜。这份难得的善良、纯洁、憨厚朴实但愿你我都能学会。 做人这件事其实很简单,老一辈的人用他们的生活方式讲述了生存之道和做人真正的光辉,他们在淳朴的世界里,以小见大,用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