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太平广记·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2)

时间:2022-11-2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昉 点击:

【译文】

史论在齐州的时候,出外打猎走到一个县的边界。他在一座寺庙里歇息,闻到一股非常香的桃子味,便问这里的僧人。僧人来不及隐瞒。就说附近有个人施舍给他两枚桃子,于是便从经案下面拿出来献给了史论。桃子大如饭碗。史论当时饿了,把桃子全吃了。桃核像鸡蛋那样大。吃完之后,史论详细盘问桃子的来历,僧人笑着说:“刚才我说的,其实是假话。这桃子离此地十多里远,道路又很危险。贫道偶然间走到那里看见了,觉得奇异,于是摘了几个。”史论说:“我愿扔下马与随从人员,跟和尚一起去。”僧人不得已,只好带他去。他们穿过灌木丛,走了五里左右,到了一条河边,僧人说:“史中丞恐怕不能渡过这条河。”史论坚决要过,便依照僧人的样子脱掉衣服,用手举着衣服游了过去。上岸后,又经西北方向,涉过两条河,爬山越涧,走了好几里,来到一个地方,只见到处是奇泉怪石,与人间大不一样。这里有几百棵桃树,枝条垂到地上,树高只有二三尺,散发着冲鼻的香味。史论与僧人各吃了一串,肚子便饱了。史论脱下衣服,想尽量多包几个,僧人说:“这个地方是仙境,不可多拿。贫道常听方丈说,过去有人也曾到过这里,带了五六枚桃子,结果迷路出不去了。”史论也怀疑僧人不是寻常人,只拿了两颗就往回走。僧人极力劝诫史论,回去之后不要跟任何人说起此事。史论回到齐州后,派人去叫僧人来,僧人却已经消失了。

--------------------------------------------

抱玉师

抱玉师以道行闻,居长安中,师而事者千数。每夕独处一室,阖户撤烛。尝有僧于门隙视之,见有庆云自口中出。后年九十卒,时方大暑,而其尸无萎败。唐宰相第五琦与师善,及卒,来治丧。将以香乳灌其口,已而有祥光自口出,晃然四照。公甚奇之。或曰。佛有庆祥光,今抱玉师有之,真佛矣。(出《宣室志》)

【译文】

抱玉禅师以道行高深闻名于世,住在长安城内,拜他为师的门人弟子数以千计。每天夜晚他独处一室,关着门窗不点灯烛。曾有个僧人从门缝里去看他,见有一片祥云从他的嘴里飘了出来。抱玉师后来在九十岁时去世,当时正是盛夏酷暑,但他的尸体一点也不腐败。唐朝宰相府中的第五琦与抱玉师关系密切,抱玉师去世时第五琦前来吊丧。他用香奶汁往抱玉师的嘴里灌,灌完之后,见有祥光从嘴里射出来,明晃晃地照射着四面。第五琦非常惊奇。有人说,佛的嘴里就有祥庆之光,如今抱玉师也有这种光,可见他是真佛。

--------------------------------------------

束草师

长安平康坊菩提寺,先有僧,不言姓名,常负束藁,坐卧于于寺西廊下,不肯住院,经数年。寺纲维或劝其住房。曰:“尔厌我耶?”其夕,遂以束藁焚身。至明,唯灰烬耳,无血菺之臭。众方知为异人,遂塑灰为僧于佛殿上。世号为束草师。(出《酉阳杂俎》)

【译文】

长安平康坊菩提寺里,原先有个僧人,自己从来不说姓名,常常背着一捆川芎,整天呆在寺庙西面的廊檐下,不愿住在寺院里,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年。寺院里有个管事的和尚劝他到僧房里去住,他却说:“你们这样厌恶我吗?”那天夜晚,他便用那捆川芎把自己烧化了,到天亮时,只剩下一堆灰烬,没有半点血腥味。众人这才知道他是个异人,便用他烧剩的灰塑了他的像,供在佛殿上。世人称他为束草师。

--------------------------------------------

惠宽

绵州静慧寺僧惠宽,先时年六岁,随父设黄箓斋。众礼石天尊像。惠宽时在,不肯礼,曰:“礼则石像遂倒,不胜致也。”既礼而天尊像果倒,腰已折矣。后出家在寺。寺近池,人多扑鱼为业。惠宽与受戒,且曰:“尔辈不当以此为给,吾能令汝所得,不失于旧。”因指其池畔,尽生菌蕈。鱼人采之,省力得利。后人呼为和尚蕈也。(出《成都记》)

【译文】

绵州静慧寺僧人惠宽,当年他仅六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摆设道教的斋场。人们信奉道教,都给天尊的石像施礼。惠宽当时在场,却不肯施礼,他说:“我若施礼,石像就会倒了,弄得不可收拾。”他施礼之后,天尊的石像果然倒下,腰已经摔折了。惠宽后来出家住进了寺院。寺院附近有个池塘,许多人在池塘捕鱼为业。惠宽给他们讲解佛教戒规,让他们受戒,不要杀生,并且说:“你们不要以捕鱼的收入维持生活,我能让你们所得的收入不低于捕鱼。”于是用手指了指池畔,池畔顿时生满了香菇。渔民都去采磨菇,与捕鱼相比,即省力气又能多卖钱,后来,人们称这种蘑为和尚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