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字开会叶圣陶担任华北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期间,国家正在推行普通话。叶圣陶是江苏人,平常主要说苏州话。为了语言规范化,他要求文章在收入课本前,须经北京老师朗读,以查验句子是否通顺。 一次,一位老师为叶圣陶朗读课文,因为着急下班就读得很快。叶圣陶打断他,指着课本上的句子问:“这句话到底是读‘东西掉到井里了’,还是‘东西掉井里了’?”见自己出错,那位老师只好搪塞道:“两种读法都一样。”叶圣陶又问:“也就是说‘到’字在这里是多余的?”那位老师回答不上来,借口离开了。 没有准确答案,叶圣陶主张召开一个专题讨论会,确定一下“到”字的应用。对于主任的决定,编辑部议论纷纷,有人质疑:“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见此情景,叶圣陶向大家解释:“编辑尚且拿不准的句子,怎么能印刷出来交给学生呢?这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小事情,但关乎几百万中小学生,就应该作为大事情来对待。” 听完叶圣陶的解释,编辑们分头寻找资料,有人查《辞海》,有人查文献。次日,讨论会召开得很成功,会议最终确定“到”在这句话中有一定含义,不可随意去掉。 (作者:侯美玲) 销毁80万块劳力士劳力士是瑞士最著名的手表制造商之一,一直以制造机械表见长。1970年,日本人推出了石英表,因售价低廉,石英表十分畅销。 日本石英表让劳力士备感压力,于是,劳力士也开始效仿生产石英表。然而,在1971年这一整年里,劳力士生产的80多万块石英表居然严重积货,一块也卖不出去。按当时每块石英表1美元的市场价计算,劳力士有80多万美元打了水漂。 当时的劳力士总经理安德烈·海尼格进退两难。考虑再三后,海尼格决定这样处理那80多万块石英表:按生产月份留下12块表,其余全部销毁。然后再以“劳力士限量收藏版石英表”的名义拍卖这12块表。 这样一来,这12块表已经不是时间工具了,而是一种珍贵的象征。最后在1972年6月举办的拍卖会上,这12块绝无仅有的限量版石英表在劳力士原有的品牌效应下,竟然被拍出了130万美元的高价,比卖出80万块表的总金额还要高数十万美元。 當正常思维模式行不通的时候,不妨转变思路,打破常规。懂得转变思路的人,才会在困难面前掌握主动,灵活运用手中的一切有利条件,找到新的出路。 (作者:陈之杂) 向作家借钱的年轻人有一年,作家川端康成家的隔壁搬来一个年轻人。有次,川端康成发现对方竟然顺手将别人放在楼外的一个花盆抱回了家,川端康成由此断定对方品行不佳。 一天中午,年轻人敲开了川端康成的家门,想要向他借500块钱。川端康成明白借出的钱一定有去无回,可如果不借钱,又会得罪对方,无奈之下,他只好拿钱给了对方。年轻人接过钱后说道:“谢谢,我很快就会还钱的!”当天晚上,川端康成听到动静,发现年轻人把那个花盆放回到了之前的地方。第二天一大早,年轻人就把钱还给了川端康成。不过就算如此,川端康成也没有改变对年轻人的看法。 过了几天,川端康成看电视时,看到了一个消息:那个年轻人被火烧伤了,正躺在医院里。 报道中,年轻人说道:“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被社会遗弃的人,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于是我就向邻居借钱,没想到他居然想也没想就借给了我。得到了他人的帮助,我也想帮助他人。那天晚上,我发现一家商店着火后,想也没想就冲进去帮助救人,虽然我受伤了,但孩子安然无恙,我很开心……”看到这里,川端康成心里五味杂陈,他为自己对年轻人的误会感到愧疚。 如果你想客观公正地去分析一个人,那么就请你把有色眼镜摘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那些误会和尴尬,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者:姚秦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