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九十八度(分四百五十五)
奎十六娄十二胃十四昴十一毕十六觜二参九
西方八十度
井三十三鬼四柳十五星七张十八翼十八轸十七
南方百一十二度
角十二亢九氐十五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
东方七十五度中节日所在度日行黄道去极度日中晷景冬至(十一月中)斗二十一(少)百一十五度丈三尺小寒(十二月节)女二(少)百一十三(强)丈二尺三寸大寒(十二月中)虚五(半弱)百一十(太弱)丈一尺立春(正月节)危十(太弱)百六(少弱)九尺六寸雨水(正月中)室八(太强)百一(强)七尺九寸(五分)惊蛰(二月节)壁八(强)九十五(强)六尺五寸春分(二月中)奎十四(少强)八十九(少强)五尺二寸(五分)清明(三月节)胃一(半)八十三(少弱)四尺一寸(五分)谷雨(三月中)昴二(太)七十七(太强)三尺二寸立夏(四月节)毕六(太)七十三(少弱)二尺五寸(二分)小满(四月中)参四(少弱)六十九(太)尺九寸(八分)芒种(五月节)井十(半弱)六十七(少弱)尺六寸(八分)夏至(五月中)井二十五(半强)六十七(强)尺五寸小暑(六月节)柳三(太强)六十七(太强)尺七寸大暑(六月中)星四(强)七十二尺立秋(七月节)张十二(少)七十三(半强)二尺五寸(五分)处暑(七月中)翼九(半)七十八(半强)三尺三寸(三分)白露(八月节)轸六(太)八十四(少强)四尺三寸(五分)秋分(八月中)角五(弱)九十(半强)五尺五寸寒露(九月节)亢八(半弱)九十六(太强)六尺八寸(五分)霜降(九月中)氐十四(少强)百二(少强)八尺四寸立冬(十月节)尾四(半强)百七(少强)丈小雪(十月中)箕一(太强)百一十一(弱)丈一尺四寸大雪(十一月节)斗六百一十三(太强)丈二尺五寸(六分)中节昼漏刻夜漏刻昏中星明中星冬至四十五五十五奎六(弱)亢二(少强)小寒四十五(八分)五十四(二分)娄六(半强)氐七(强)大寒四十六(八分)五十三(二分)胃十一(太强)心(半)立春四十八(六分)五十一(四分)毕五(少弱)尾七(半弱)雨水五十(八分)四十九(二分)参六(半弱)箕(半弱)惊蛰五十三(三分)四十六(七分)井十七(少弱)斗初(少)春分五十五(八分)四十四(二分)鬼四斗十一(弱)清明五十八(三分)四十一(七分)星四(太)斗二十一(半)谷雨六十(五分)三十九(五分)张十七牛六(半)立夏六十二(四分)三十七(六分)翼十七(太)女十(少弱)小满六十三(九分)三十六(一分)角(太弱)危(太弱)芒种六十四(九分)三十五(一分)亢五(太)危十四(强)夏至六十五三十五氐十二(少弱)室十二(强)小暑六十四(七分)三十五(三分)尾一(太强)奎二(太强)大暑六十三(八分)三十六(二分)尾十五(半强)娄三(太)立秋六十二(三分)三十七(七分)箕九(太强)胃九(太弱)处暑六十(二分)三十九(八分)斗十(少)毕三(太)白露五十七(八分)四十二(二分)斗二十一(强)参五(少强)秋分五十五(二分)四十四(八分)牛五(少)井十六(少强)寒露五十二(六分)四十七(四分)女七(太)鬼三(少强)霜降五十(三分)四十九(七分)虚六(太)星三(太)立冬四十八(二分)五十一(八分)危八(强)张十五(太强)小雪四十六(七分)五十三(三分)室三(半强)翼十五(太)大雪四十五(五分)五十四(五分)壁(半强)轸十五(少强)
右中节二十四气,如术求之,得冬至十一月中也。加之得次月节,加节得其月中。中星以日所在为正。置所求年二十四气小余四之,如法得一为少,不尽少三之,如法为强。所以减其节气昏明中星各定。
推五星术:五星者,木曰岁星,火曰荧惑,土曰填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凡五星之行,有迟有疾,有留有逆。曩自开辟,清浊始分,则日月五星聚于星纪。发自星纪,并而行天,迟疾留逆,互相逮及。星与日会,同宿共度,则谓之合。从合至合之日,则谓之终。各以一终之日与一岁之日,通分相约,终而率之,岁数岁则谓之合终岁数,岁终则谓之合终合数。二率既定,则法数生焉。以章岁乘合数为合月法,以纪法乘合数为日度法,以章月乘岁数为合月分,如合月法为合月数,合月之余为月余。以通数乘合月数,如日法而一为大余,以六十去大余,余为星合朔大余。大余之余为朔小余。以通数乘月余,以合月法乘朔小余,并之,以日法乘合月法除之,所得星合入月日数也。余以通法约之,为入月日。以朔小余减日法,余为朔虚分。以历斗分乘合数,为星度斗分。木、火、土各以合数减岁数,余以周天乘之,如日度法而一,所得则行星度数也,余则度余。金、水以周天乘岁数,如日度法而一,所得则行星度数也,余则度余。
木:合终岁数,千二百五十五。
合终合数,千一百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