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惠庆 卞悦之 张畅 王玄谟 释道冏 伏万寿 彭子乔 释慧和 齐建安王 毛德祖 李儒俊 沈甲 张达 孙敬德 高荀 史隽 东山沙弥 徐善才 杜智楷 张氏 许俨 僧道宪 成珪 王琦
--------------------------------------------
竺惠庆
宋沙门竺惠庆,广陵人也,经行修明。元嘉十二年,荆扬大水,惠庆将入庐山。船至江而暴风忽起,同旅已得依浦,唯惠庆舫漂扬中江。风疾浪涌,唯待沦覆。惠庆正心端意,诵观世音经。洲际之人,望见其舫,迎飙截流,如有数十人牵挽之者,径到其岸,一舫全济。(出《》)
【译文】
南朝宋时僧人竺惠庆是广陵人,明经而修行。元嘉十二年,荆扬发大水,惠庆将要入庐山,船到江中暴风忽起,他的同旅已经靠岸了,只有惠庆的船漂扬江中,风急浪涌,只等沉没。惠庆正心正意,诵念观世音经。岸边的人,看见他的船。迎着暴风堵住急流,象有几十个人拉着似的,一直到岸边,一船的人全得救。
--------------------------------------------
卞悦之 宋居士卞悦之,济阴人也。作朝请,居在潮沟。行年五十,未有子息。妇为取妾,复积载不孕。将祈求继嗣,发愿诵观音经千遍。其数垂竟,妾即有娠,遂生一男。时即元嘉十四年也。(出《冥祥记》)
【译文】
南朝宋时的居士卞悦之,是济阴人,住在潮沟。年已五十岁,没有子女。妇人为他娶了妾,还是多年不孕,为求子嗣。发愿念观世音经一千遍。等一千遍将念完,他的妾就有了身孕,于是就生下一男。当时是元嘉十四年。
--------------------------------------------
张畅
宋张畅,常奉持观音。南谯之构逆也,畅不从,王欲害之。夜梦观世音曰:“汝不可杀畅!”遂不敢害。及王败,畅系狱,诵观世音经千遍,锁寸寸断,狱司易之复断。吏白曰(吏白曰明抄本作少日。):“释之。”(出《谈薮》)
【译文】
南朝宋时的张畅,常年供奉观世音。张畅不听从南谯的图谋叛逆。王想害他。夜里他梦见观世音说:“你不可以杀张畅。”于是不敢害畅。等到王败了,张畅被捕入狱,诵一千遍观世音经,锁便一寸寸地断了。狱司给他换了又断。狱吏说:“放了他。”
--------------------------------------------
王玄谟
宋太原王玄谟,爽迈不群。北征失律,军法当死。梦人谓之曰:“汝诵观世音千遍,可得免祸。”谟曰:“命悬旦夕,千遍何可得?”乃授云:“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相缘,常乐我情,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心。”既而诵满千遍。将就戮,将军沈庆之谏,遂免。历位金紫豫州刺史。(原缺出处。明抄本作出《谈薮》)
【译文】
南朝刘宋太原的王玄谟,爽直豪迈而不合群。北征失利。按军法当处死。梦中看见一个人对他说:“你诵一千遍观世音经,可以免祸。”玄谟说:“命在旦夕,怎能念上千遍呢?”于是梦中人教他诵念:“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相缘,常乐我情。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句句从心念,佛经不离心。”不久就念完了一千遍。将要被杀,将军沈庆之劝谏,才获免。历任尚书金紫豫州刺史。
--------------------------------------------
释道冏
姚秦沙门释道冏,弘始十八年,师道懿遣至河南霍山采钟乳,与同道道朗等四人共行。持炬深穴,入且三里,遇一深流,横木而过。冏最先济,后辈坠水而死。时火又灭,冥然昏暗。冏生念已尽,恸哭而已,犹固一心呼观世音,誓愿若蒙出路,供百人会,表报威神。经一宿而见小光炯然,状若萤火,倏忽之间,穴中尽明。于是见路,得出岩下。由此信悟弥深,屡睹灵异。元嘉十九年,临川王作镇广陵,请冏供养。其年九月,于西斋中作十日观世音斋。已得九日,夜四更尽,众僧皆眠,冏起礼拜谢,欲坐禅,忽见四壁有无数沙门,悉半身出见。一佛螺髻,分明了了。有一长人,著平上帻,布裤褶,手把长刀,貌极雄异,捻香授道冏。道冏时不肯受,壁中沙门语云:“冏公可为受香,以覆护主人。”俄而霍然,无所复见。当此之时,都不见众会诸僧,唯睹置释迦文行像而已。(出《法苑珠林》)
【译文】
姚秦僧人释道冏,弘始十八年,师道懿派他到河南霍山去采钟乳,和同道道朗等四个人一同前往。拿着火把进入深洞,入洞走了三里,遇到一条深水流,靠一横木渡水。道冏先渡过去了,后面的人都落水而死。当时火又熄灭了。漆黑一片。道冏已没有活着的念头,只是痛哭,但还是坚持呼唤观世音,许愿如果能承蒙给予出路,将供奉百人的祭祀,来报达神的威力。过了一宿忽然看见一个小光炯然,其形象萤火,倾刻之间,洞穴中都明亮起来,于是看见了路,才走出岩下。从此他信悟更深,多次目睹这样的灵异。元嘉十九年,临川王镇守广陵,请道冏在府里供事。那年的九月,在西斋中作十天观世音斋,已经过了九天,夜里过了四更天,众僧们都熟睡了,道冏起身施礼拜谢,刚要坐禅,忽然看见四下里有无数个僧人,都出现了半身。一个佛梳螺旋形的发髻,十分分明。有一个高个子,戴着头巾,穿着布裤子,手拿一把长刀。相貌非常雄伟而奇异,捻着香给道冏,道冏当时不肯接受。四边的僧人说道:“道冏可以接受香,来保护主人。”不一会儿,什么再也看不见,当这个时候,也看不见聚会的众僧,只看见放着的释迦文行的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