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宰相张浚,很富于权略,却不懂用兵的方法。唐昭宗时,他亲自统率禁卫军去征讨太原,由于他指挥上的失误,至使副帅孙揆战死。他想办法班师回朝,回程中必须经过平阳,平阳是蒲州的一个属郡,牧守姓张,是蒲帅王珂的大校,王珂为人狡诈难测。张浚怕军队过此时,中了他的阴谋诡计。张浚先走了,驻在平阳的客舍中,然后大军才从阴地关开过来。张浚很讨厌张牧守,又不敢除掉他。张牧守走出三十多里地去迎接他,驻在驿站。张浚命人将张牧守请进客厅,茶、酒、饭用过之后,不让他们走,留他们吃晚饭,晚饭吃过后,天已黑了,还是不让客人走,又喝了好几杯茶,直到点灯,才让客人回去。从早晨到晚上,不说一句话,嘴中咀嚼着一点东西,远看好象是在交谈。王珂多疑,他已事先派人去侦察情况,回来向他报告说,敕史(张牧守)与相国(指张浚)谈了一天。王珂果然生疑,便召来了张牧守,问他:"相国和你从早到晚说了些什么?"张牧守回答说,我们没有交谈。王珂不信,认为张牧守不诚实,便把他杀了。回京的军队顺利地通过了此地,没发生一点意外。后来,各道郡为了本地的安危,拿了些丝绸之类的东西来送礼,张浚不接受,又派专人送回去,并转达他的意思,把这些东西改为军队所需的东西,如:帐蓬、马槽、锅、马药等当地出产的东西,都准备好。于是各藩镇都按他的办法办,十万大军,军需充足无缺,这都是张浚独具匠心的策划。后梁太祖朱晃很忌恨他,密令刺客在长水庄杀死了他。
----------------------------------------
刘鄩
后唐晋王之入魏博也,梁将刘鄩先屯洹水,寂若无人。因令觇之,云:城上有旗帜来往。晋王曰:"刘鄩多计,未可轻进。"更令审探,乃缚草为人,缚旗于上,以驴负之,循堞而行,故旗帜婴城不息。问城中羸者曰:"军已去二日矣。"果趋黄泽,欲寇太原,以霖潦不克进。计谋如是。(出《北梦琐言》)
【译文】
后唐时,晋王想进占魏博,梁将刘鄩屯兵在洹水,平静的象没人似的。晋王派人去侦察,回来说,城上有很多旗帜来往。晋王说,刘鄩这人计谋多,不可轻易前进,又派人去侦察,才知道,刘鄩用草扎成人把旗帜插在草人身上,绑在驴身上,沿着城墙走,所以看见旗帜环城不断。问城中挨饿的人说,军队已经走了两天了。果然,军队赶到了黄泽,准备攻打太原,因为下大雨,没能前进。刘鄩的计谋就是这样巧妙。
----------------------------------------
张勍
伪蜀先主王建始攻围成都,三年未下。其纪纲之仆,有无赖轻生勇悍者百辈,人莫敌也。建尝以美言啗之曰:西川号为锦花城,一旦收克,玉帛子女,恣我儿辈快活也。"他日,陈敬瑄、田令孜以城降。翌日赴府。预戒骄暴诸子曰:"我与尔累年战斗,出死入生,来日便是我一家也。入城以后,但管富贵,即不得恣横。我适来差张勍作斩斫马步使,责办于渠。女辈不得辄犯 。若把到我面前,足可矜恕,或被当下斩却,非我能救。"诸子闻戒,各务戢敛。然张勍胸上打人,堆叠通衢,莫有敢犯 。识者以建能戒能惜,不陷人于刑,仁恕之比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蜀国先主王建围攻成都,三年没攻下。他依靠的主要力量,是一些无赖轻生者、亡命徒之类,打仗时不怕死。王建常用花言巧语欺骗他们,说,西川是有名的富裕地方,一旦攻入城内,金银财宝,年轻女人可以随意享用。后来,陈敬瑄、田令孜投降了,第二天王建进城入府,他事先告诉那些骄横的人说,我和你们在一起战斗多年,出生入死,将来,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入城之后,可以享受享受,但不能恣意横行,我方才来时已经命令张勍为斩砍马步使,责成他办这件事,你们不得违犯 ,若是送到我面前,我还可以饶恕你,你若是被当时砍了,我可不能救你,希望你们听到后收敛自己的行为。然而张勍却踩在人胸上打人,胡同中虽然挤满了人,但都没有敢违犯 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王建能告戒他的士兵,爱惜他的士兵,不让他们触犯 刑律,这种仁厚宽恕作法是无法比的。
----------------------------------------
王建
邛黎之间有浅蛮焉,世袭王号,曰刘王、杨王、郝王。岁支西川衣赐三千分,俾其侦云南动静;云南亦资其觇成都盈虚。持两端而求利也。每元戎下车,即率界上酋长诣府庭,号曰参元戎。上闻自谓威惠所致,其未参间,潜禀于都押衙,且俟可否。或元戎慰抚大将间,稍至乖方,即教甚纷纭。时帅臣多是文儒,不欲生事。以是都押赖之,亦要姑息。蛮延蜑凭凌,苦无亭障,抑此之由也。王建始镇蜀,绝其旧赐,斩都押衙山行章以令之。邛峡之南,不立一堠,不戍一卒。十年不敢犯 境。末年,命大将许存征蛮,为三王泄漏军机。于是召三王而斩之。时号因断也。昔日之患三王,非不知也,时不利也。故曰:有非常之功,许公之谓也。先是唐咸通中,有天竺三藏僧,经过成都。晓五天胡("胡"原作"湖",据明抄本改)语,通大小乘经律论。以北天竺与云南接境,欲假途而还。为蜀察事者识之,系于成都府,具得所记朝廷次第文字,盖曾入内道场也。是知外国来廷者,安知非奸细乎?(出《北梦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