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魏时有个句骊客人擅长用针治病。他拿来一寸长头发,截为十多段,用针把它穿起来,说是头发中间是空的,真是绝妙。
----------------------------------------
范光禄
有范光禄者得病,两脚并肿,不能饮食。忽有一人。不自通名,径入斋中。坐于光禄之侧。光禄谓曰:"先不识君,那得见诣?"答云:"佛使我来理君病也。"光禄遂废衣示之。因出针("出针"原作"以刀",据明抄本改。)针肿上。倏忽之间,顿针两脚及膀胱百余下,出黄脓水三升许而去。至明日,并无针伤而患渐愈。(出《齐谐录》)
【译文】
有位叫范光禄的人得了病,两只脚全都肿了,不能吃也不能喝。忽然有一人,不通报自己的姓名,径直进入光禄的书房中,坐在他的旁边。范光禄对来人说:"先前我并不认识你,怎么到我这里来了?"来人回答说:"是佛派我来治病的。"于是范光禄脱去衣服给他看。来人拿出针,在肿脚上行针。不一会儿,就在两脚和膀胱的穴上进针一百多次,流出黄脓水三升多,他就走了。到第二天,范光禄没有留下伤,他的病渐渐好了。
----------------------------------------
徐文伯
宋徐文伯尝与宋少帝出乐游苑门,逢妇人有娠。帝亦善诊候,诊之曰:"是女也。"问文伯,伯曰:"一男一女,男在左边,青黑色,形小于女。"帝性急,令剖之。文伯恻然曰:"臣请针之,必落。"便针足太阴,补手阳明。胎应针而落,果效如言。文伯有学行,不屈公卿,不以医自业,为张融所善,历位泰山太守。文伯祖熙之好黄老,隐于秦望山。有道士过乞饮,留一胡芦子曰:"君子孙宜以此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熙开视之,乃扁鹊医经一卷。因精学之,遂名振海内。仕至濮阳太守。子秋夫为射阳令,尝有鬼呻吟,声甚凑苦。秋夫问曰:"汝是鬼也,何所须?"鬼曰:"我姓斛斯,家在东阳。患腰痛而死。虽为鬼,疼痛犹不可忍。闻君善术,愿见救济。"秋夫曰:"汝是鬼,无形,云何措治?"鬼曰:"君但缚刍作人。按孔穴(穴原作定,据明抄本改)针之。"秋夫如其言,为针四处,又针肩井三处,设祭而埋之。明日,见一人来谢曰:"蒙君疗疾,复为设祭,除饥解疾,感惠实多。"忽然不见。当代服其通灵。(出《谈薮》)
又宋明帝宫人患腰疼牵心,发即气绝。众医以为肉症。徐文伯曰:"此发瘕也。"以油灌之,则吐物如发。稍稍引之,长三尺,头已成蛇。能动,悬柱上,水滴尽,一发而已。病即愈。(出《谈薮》)
【译文】
宋国徐文伯曾与宋国的少帝一起走出乐游苑门,遇见一孕妇。少帝也擅长诊病,他给妇人诊视后说:"是个女孩。"又问文伯,徐文伯说:"一男一女。男孩在左边,青黑色,比女孩小一些。"少帝性子急,令剖妇人腹。徐文伯不忍心,说:"请让我给她用针,胎儿一定能下来。"于是针那孕妇脚的太阴穴,并用手按摩她的阳明穴。用针后,胎儿随之落下来,果然和他说的一样。徐文伯有学问,品德好,不畏权贵,不以医术为自己的职业,深得张融的赏识,多次任泰山的太守。徐文伯的祖父徐熙之崇尚黄帝和,在秦望山过着隐居的生活。有位道士路过他那时向他讨水喝,之后留下一只胡芦,说:"你的子孙就用这个道术来拯救人世吧,必定能得至二千石的报酬。"徐熙之打开一看,原来里面装的是扁鹊的医书一卷。于是,他专心致志地学习医术,终于名振四方。他做官做到濮阳太守。徐熙之的儿子徐秋夫任射阳县令时,曾经有一次,他听见鬼在呻吟,声音非常凄苦。徐秋夫问道:"你这鬼,要干什么?"鬼说:"我姓斛斯,家住在阳县,因患腰痛病死,现在虽然做了鬼但还是疼得不能忍受,听说你医术很好,希望你救救我。"徐秋夫说:"你是鬼,没有形状,我怎么给你治疗啊?"鬼说:"你只要割草,扎个草人,按着穴位用针就可以了。"徐秋夫按着鬼说的,扎好草人,在四个穴位用了针,又在肩部的三个穴位用了针,又摆酒供食,祭祷之后才把草人埋掉。第二天有人来谢徐秋夫,说:"承蒙你为我治病,又为我设祭,除病解饥,你对我的恩惠太多了,真该好好谢谢你!"说完,忽然不见踪影。与徐秋夫同时代的人都佩服他能通鬼神。
又,宋明帝的一位宫女患腰痛病,连着心也痛,发病时就不省人事。许多医生都诊断是肉症,徐文伯诊视过后,说:"此病是发症。"给这宫女灌了油之后,她就吐出了象头发样的东西,轻轻拨弄它,有三尺长,头已经长成蛇的形状。能动,把它悬挂在柱上,水滴尽后,一根头发罢了,病就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