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时光荏苒,时光真的荏苒啊! 一周前还在感叹,这一年一年子丑寅卯的过得也太快了,可一转眼,七天的年假就要结束了,想到明天一切又重归于新一轮的循环往复,心中不禁生起了些许感慨,是啊,人不就是这么变老的吗。 今年的春节一如既往是在乡下老家度过的,这个叫周老的村庄就是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记忆中的周老有近三十户人家,而今却只剩下十几扇门还开着了,年轻人几乎都去了城市,有几户直接是举家迁移,留守的老人也在不停的自然减少,因此,每次回家早早地就能在村口看到父母的身影时,我的内心就总会涌起一股暖流,正如网上那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生命只剩归途,这或许也是我那些儿时玩伴不再归来的原因之一吧。于是,我的心里时不时总会萦起一丝忧虑,担心哪一天当我归来时万一看不到父母如霜的白发、老态的面容和蹒跚的步履,我的精神世界会不会崩溃,我还有没有勇气面对这个记忆中苦难的村庄。所以,这些年来除非万般无奈,我是一定要回到周老过年的,至少除夕的年夜饭是必须和父母在一起吃的。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个世界之问,西方人是无法理解中国人过春节这种近乎疯狂的流动和聚集的,这或许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差别吧。我想,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过年的最大意义应该就是团圆,家庭和亲人的情感联络,一家人平时都很忙,难得聚到一起,于是就趁着春节的闲暇,几代人欢聚一堂,敬杯酒,鞠个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炮声中、锣鼓声中、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的温暖。这种温暖同金钱和权势无关,是骨肉情,是阖家欢。因此人们戏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年也兼具了和谐的功能,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产生的隔阂和矛盾,在这个祥和的节日里,彼此相见时也会用笑容和祝福表达出对彼此的宽容,正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 过年的礼俗很多,比如祭祀神灵、拜祭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等等,而我的记忆里最为难忘的却是拜年,在我的家乡,拜年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时间、顺序等都是有规矩的,你不可以随心所欲,否则被人笑话不说,万一得罪了哪位长老,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初一早晨,天还不亮,村子里就开始响起一阵阵急促的鞭炮声,这叫开门炮,紧接着蔚为壮观的拜年大戏就要开演了。拜年首先是从庭开始的,儿孙们穿着崭新的衣装,按照辈分,依次给长辈行跪拜礼,当然,长辈的红包是不可或缺的回赠,不过红包的大小是需要量力而行的了,如今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而我小的时候一般都是按毛计算的,而且压完岁过了十五就要交给父母,冲作新学期的学费。接下来就是给本族的长辈拜年了,当然也是要按照辈分长幼、血缘远近排序进行的。 族内拜年结束后,大家会推选一位德高望重“带头大哥”,带领着给本村的邻居们挨家拜年,这时候是不分辈分长幼的,也不必刻意安排次序,每家必到,这叫宁一村不一户。每到一家,领队的都会大声说出“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之类的祝福语,其他跟随着只需要附和就行了,被拜的人家也一定会有主人迎接,而且还要回赠礼品,一般是成人发香烟,孩子发糖果,也有邀请拜年者吃“元宝”的,其实就是茶叶蛋,取发财之寓意。记得我小的时候,孩子们跟着大人拜年,必定会拿一个塑料袋子,收纳各家的礼品,拜完年后开始炫耀自己的战果。 可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展,乡村一天天的衰败,这样的拜年场景如今已很难看得到了,代之而来的是电话、短信、微信拜年,你看那千人一图的表情包,哪里有一点点温情可言,就连亲属之间的拜年也变得程序化,有的年轻人甚至一边应酬着拜年的话,一边还在鼓捣着手机玩。 唉,我突然怀念起儿时的那浓浓的年味,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各具韵味的对联灯笼红红火火,成群结队的拜年人喜笑颜开,那一声声“过年好”的祝福是何等的其乐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