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不满百,满百古来稀,可大多数人还是执拗地以五十岁为中岁。 以五十岁为中岁,不仅因为五十为半百,而且按照很多不成文的规制,一个人工作到五十岁,游戏还在继续,升级与反馈机制却开始在自己身上失效。于是,到了这个年龄,许多人忽然失去方向感与目标感,遂生中岁之忧,半百之慨。 由是观之,这世间深刻在我们生命中的杠杠,原本都是人为的杠杠在我们心中强化所致! 杠杠横在心中,人到中岁,一个人也感觉被分成了两个人,一个自己还对前半生的不如意耿耿难平,难移老当益壮的白首之心,另一个自己却不断劝导自己认可自我的平凡,好直面平淡的余生。 很多杠杠是个人无法改变的,而且杠杠的设计也是综合考量,为我们个人着想,所以我们得听那另一个自己的劝导,绕过堵在心里的杠杠,心平气和的往前走。 中岁回首,不知会有多少人心有不甘,总觉得自己前半生的答卷过于敷衍潦草,心生如能抹去重写多好的遐想。但时光的单向性,不容岁月假设,我们调整不了时间的方向,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 拥有好心态,靠的还是自己说服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自己想通想开。 脸上的沟壑越来越丰富曲折,头上的白发触目惊心地潜滋暗长,晚上睡不着又早上醒得早,但偶尔熬个夜精神连着几天都萎靡不振,平时觉得身体还过得去,一体检满身零件又都指数不正常,人经常处于力有不逮而又心有所失的状态中。中岁确实不在生命的中点,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 中岁之人最不忍面对的还是自己的父母,三条腿也支撑不起他们身体的平衡感,轮椅的两个轱辘更载不稳他们多病的暮年。支撑起我们自己的健康,已成为对还扔不下的工作和愧对的家人最大的支撑。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次人生转段却有了认命的色彩,谓之知天命。前方,是身体的边界、能力的边界、命运的边界,以及不远处不怀好意一直等着我们的生命的边界。既然看到了这边界,就认可这边界,认可这边界,便是遵从自己的身体与精神,是尊重自然之道。如是,也才能实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过度。 人到中岁,虑事周祥、谋事深远是优势,形成惯性啥都放不下就会成为毛病,烦自己也让别人烦,并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最好是抓重点、抓关键,其他的事放开手给年轻同志,利于工作接续也利于自己身体健康。 人到中岁,要自觉降低自我的配置,从虚荣与排场的硬壳里蜕变出来,还原回行走坐卧尽量依靠自己四肢的状态,会更有利于健康,人也会感到更加自在闲适。 人间万事悠悠,要么把能想通的道理想通,要么把不能想通的道理想开,想通是与世界求和,想开则是与自我和解。且花无常开、事无常理,一些道理不过是特定阶段为人间事虚设的制约,此时遵从这些道理是道德,但当这些道理沦落为不合时宜的观念,彼时突破这些道理的束缚反倒能迈入新的天地。
一旦想通想开,我们自己就会成为照亮自己人生长夜的熠熠明灯。 其实人一辈子本就该有三到:少年用知识充实自己,增强生存本领,谓之学到;青壮在职场不惜血汗打拼,挣得安身立命之本,谓之得到;中老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尽力了悟人生的终极意义以慰藉此生,谓之悟到。 人到中岁,喜欢胡思乱想会成为一种本能。在没有人给你布置作业,没有功利心来纠缠的情况下,思考会更加自觉也更有穿透力,更易由禅房花木深,看到曲径通幽处,从而获得奇妙的思想导流! 前半生栉风沐雨、经霜历雪,心绪、情感与大自然的节律、变化逐步交融,人到中岁,内心也更容易与大道相通。以前是性情在景观中游历,如今是思想在风景中漫步,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将如涟漪般呈现出圈层式的拓展与外延,心境由是渐入阔大与通明。 我们悟到的不必一定是至理,能带给自己心安理得的惬意就好。 人到中岁,变老的腿脚渐渐慢下来,时光却在鬓边的白发间呼啸飞逝。 人到中岁,视力开始变得模糊,世事在心里却要看得更加透彻。 追逐不上权力和财富,就慢下来审视一下内心和人生;改变不了这世界的不完美,就拾起以前顾不上的兴趣爱好,在自己的维度里圆一个春秋旧梦;不再有世俗定义的成功拘泥于我,也不妨安享平凡、随缘随性的活出生命原色。这样,余生将在宁和中升华。 人到中岁,如能绕过心中的块垒,生命的河流就能汇入诗仙太白《山中问答》中的意境: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人过半百,后半生已交由苍天安排,打通心路,拓宽心境,就能把我们内在的波澜轻轻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