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瓦口岭是位于鲁中地区的一个小山村,她北依圈门岭,南靠南岭,横河自西向东穿村而过。自河的上游到下游,依次有老泉、鹁鸽泉、南泉、夹河泉位列河岸两侧。这些泉不仅丰盈了横河的河水,也滋养了村里的乡亲们。 离村最近,同村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南泉。它位于村子南侧的南岭脚下。南岭山脚与横河相接的地方,有一块不大的崖壁,高约二三十米,并不十分陡峭,人可以缓步而上。在离地六七米的地方有几块大石梁,石梁中间有两道裂缝,泉水便从这两道裂缝中流淌出来。裂缝最宽处不超十厘米,高约半米,从外面看,内壁长满青苔,所以看不出有多深。泉的流量并不大,沿着石壁汩汩而出,似乎看不出它在流动。如果拿一片树叶铺在出水口的位置,泉水便变成了一个微型的瀑布,流淌的比较明显了。据村里的老人说,多年以来,无论大旱大涝,南泉的水始终这样不缓不急的流淌着,也从没干涸。 南泉的水清凉甘冽,可直接饮用。离泉不远处有村里的大片农田,每当麦收时节,割麦子的人们口渴了,不用回家取水,只需到泉边,两手并拢掬起一捧泉水,便可以畅饮了。孩子们则把蓖麻叶的四周卷起来,形成一个天然的容器,这样取的泉水便也带着蓖麻叶的味道了。泉水还可以代替冰箱的作用,炎炎夏日,接一桶冰凉的泉水,放一个西瓜或者几瓶啤酒进去,等待一会,就有冰镇西瓜或冰镇啤酒可以享用了。村里喜欢喝茶的人,每天到南泉接上一桶泉水,泡出来的茶格外的清香,他们说,这样的水泡出的茶可以延年益寿。 在大旱年份,南泉就成了村民们的救命泉。十二岁以前,我一直生长在老家。记忆里,闹过几次大旱,村里的几口水井都见了底,只有南泉依旧不缓不急地淌着。人们便挑着水桶,排着队去南泉取水。村里人口最多的时候大概有千把口,三百多户人家。以泉水的流速,约莫四十分钟可以接满一担水,取水的队伍会排出很远,甚至24小时不会断人。时至今日,我还能回忆起儿时夜里打着手电筒,跟大人去南泉接水的场景。即便这样,人们的心里并不慌,他们知道,南泉不会干涸,干旱总会过去。也确实这样,南泉的泉水帮村里的人们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大潮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搬离了村子,我也是其中一员。可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我都会到南泉旁站一站、看一看,它还是那么不缓不急地淌着。村里已经安装了自来水,但我还是能遇到前去取水的老人们,他们说,南泉的水好喝,可以延年益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