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鉴·杂言下第五(2)
时间:2023-02-1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荀悦 点击:
次
或曰。善恶皆性也。则法教何施。曰。性虽善。待教而成。性虽恶。待法而消。唯上智下愚不移。其次善恶交争。于是教扶其善。法抑其恶。得施之九品。从教者半。畏刑者四分之三。其不移大数。九分之一也。一分之中。又有微移者矣。然则法教之于化民也。几尽之矣。及法教之失也。其为乱亦如之。
或曰。法教得则治。法教失则乱。若无得无失。纵民之情。则治乱其中乎。曰。凡阳性升。阴性降。升难而降易。善。阳也。恶。阴也。故善难而恶易。纵民之情。使自由之。则降于下者多矣。曰。中焉在。曰。法教不纯。有得有失。则治乱其中矣。纯德无慝。其上善也。伏而不动。其次也。动而不行。行而不远。远而能复。又其次也。其下者。远而不近也。凡此。皆人性也。制之者则心也。动而抑之。行而止之。与上同性也。行而弗止。远而弗近。与下同终也。
君子嘉仁而不责惠。尊礼而不责意。贵德而不责怨。其责也先己。而行也先人。淫惠。曲意。私怨。此三者。实枉贞道。乱大德。然成败得失。莫匪由之。救病不给。其竟奚暇于道德哉。此之谓末俗。故君子有常交。曰义也。有常誓。曰信也。交而后亲。誓而后故狭矣。太上不异古今。其次不异海内。同天下之志者。其盛德乎。大人之志。不可见也。浩然而同于道。众人之志。不可掩也。察然而流于俗。同于道。故不与俗浮。
或曰。修行者。不为人耻诸神明。其至也乎。曰。未也。有耻者本也。耻诸神明。其次也。耻诸人。外矣。夫唯外。则慝积于内矣。故君子审乎自耻。
或曰。耻者。其志者乎。曰。未也。夫志者。自然由人。何耻之有。赴谷必坠。失水必溺。人见之也。赴必陷。失道必沈。人不见之也。不察之。故君子慎乎所不察。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思唐虞于上世。瞻仲尼于中古。而知夫小道者之足羞也。想伯夷于首阳。省四皓于商山。而知夫秽志者之足耻也。存张骞于西极。念苏武于朔垂。而知怀闾室者之足鄙也。推斯类也。无所不至矣。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耻而知之。则圣贤其可几。知足而已。则固陋其可安也。贤圣斯几。况其为慝乎。固陋斯安。况其为侈乎。是谓有检。纯乎纯哉。其上也。其次得概而已矣。莫匪概也。得其概。苟无邪。斯可矣。君子四省其身。怒不乱德。喜不缺一字义也。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