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有人要做科学家,有人要做解放军,还有人要做工人,只有我说:我要做孙悟空。 不管老师的黑板擦是不是打过来,我都要做孙悟空,大家都笑了,因为他们不知道我心中的孙悟空有多么的神气,那是我的偶像,他有七十二变化,他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而他的金箍棒,我相信那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宝贝。 然而我最终也没有做成孙悟空,七十二变似乎也只会了一变——慢慢变大了,渐渐的不愿做孙悟空了,不仅知道他本是梦幻,而且也发现,孙悟空其实竟也很可怜。 悟空当年意气风发,上天入地,好不潇洒。 世间本不平,天分九重,人分九等,有人吃饭穿衣只看天爷脸色,而有神翻云覆雨只为心情好坏;有人为求生存而苦苦炼丹,而有神却大笔一挥决定人之生死。悟空却仿佛没有感到这种不平,他在天届可以呼风唤雨,在地府阎王叛官也让他三分。他的个性可谓张扬,大闹天宫,揪玉帝,吃蟠桃,偷仙丹,尽显猴王本色;他的事业可谓成功,与唐僧等人组成出国考察团,一路降妖伏魔,历经艰险,终于带来“先进文化”,算是公德无量;他的官运可谓亨通,从花果山一村长,到天庭管马应属副科,尽管“齐大圣”只是一虚职,但也已经风光无限了,可以算是名流,往来无白丁了。虽然后来得罪领导,被撤职,但取经路上东山再起,最终成为斗战胜佛——那可是很高的职称呀。 但我知道,悟空仍有他的忧伤。 悟空不老,千百年来,仍是个孩子。可你知道吗?他是谁的孩子?总有孤单的时候,总有脆弱的时候会无由的想起一个人——妈妈。而悟空是没有妈妈的,当他做在寒冷的佛坛上孤单寂寞时,当他看到天下的孩子幸福的依在妈妈怀里时,会不会想起自己的妈妈?东海的石头寒冷而遥远,无边的大海深处,有没有一只慈爱的手抚摸他被紧箍勒了千百年的额头呢?想当年,以山野小猴之躯,面对十万天兵,何其孤单,仿佛不经世的小子,一头闯入了遍步荆棘的社会,一不小心便犯了众怒,都视他为异类,都小看他的出身,都嘲讽他的相貌,都用不屑的口气叫他:泼猴。悟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天神不过是一群草包,连那个玉帝也在他的棒下钻了桌子。而这又能怎样呢? 给个“大圣”的虚职,仍改不了他的出身那,仿佛一个以工代干者,纵有本事,一旦有风吹草动,下放仍是首当其冲,生性单纯无法使他在官场拉帮结派,终于玉帝请来了如来,悟空如何抵得过“联合国军”?玉帝无耻,如来奸诈,只为一只各性过于张扬的猴子,而惊天动地,可见统治者是多么的害怕造反者呀——终于,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天界平静了也再也没有了生气,众神归位了却依然钩心斗角,而谁能听到五行山下的哀鸣? 我想:五百年的岁月里,悟空想了些什么? 想妈妈吗?东海的波涛依然汹涌,妈妈在哪里? 想朋友吗?——有没有一个朋友过来,给他一碗水喝? 想家吗? 花果山的果子熟了,落掉,落掉,再长,长大,再落,而山野中在也不见那只快乐的猴王。 峰回路转,斗转星移。五百年一晃而过,人间到了大唐,唐僧受唐王委派,出国考察。又受命运的安排,遇见了悟空,挥手揭贴,开始了一段师徒缘分。人说唐僧救了悟空,实际上是救了自己——从此他便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了。西天考察,唐僧为团长,悟空为护卫,八戒负责吃喝,沙僧为行李员,一行四人远足西天只为求得“先进文化”,此行艰难,是难以想象的,但因为有了悟空,这些艰难仿佛只是一次探险的漫游,悟空一路吃苦受累,无怨无悔,而精神上的折磨却让人同情。出国之前,所有的纪律,约束,化作一条闪亮的紧箍,一并加到他的头上,看他仍以“刑满释放人员”的眼光。而唐僧何许人呢?只无意间就了悟空一次,便有了悟空便永世相报,这是多么的难得,可唐僧是个空有理论的庸才而已,面对这样一个有个性悟空,不懂得识才,用才,重才,不知道考察大业没悟空不可。每日里只知道做禅念经,连吃喝也要等人送来。按悟空的本领,一个跟头便到了西天,小经一拿,在一个跟头,便可以完成唐僧梦寐以求的“大业”,只因为有了唐僧的累赘,西天之路才变得如此艰难,因为唐僧虽是草包,但生得却很好看,爽滑粉嫩,口感极好,很多妖怪想吃他,很多女妖想嫁他,如此一来便给大家惹了无数的麻烦。但他并不知自己是祸水,还总以领导自居,仿佛是佛学出身,就算有了文凭,唐王委派,就算是公务员了。这倒还好,可这样一个百害无一利的草包,动不动会作出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来,让人觉得善良被盗版了,仁义也变成了经文。其实他是很为我独尊的,很自以为是的,三打白骨精就是一个例子。 悟空的忧伤,在于他的诚实。面对伪装的妖怪,悟空往往一语点破,仿佛我们说出大好形势里的危机一样,往往会让一些人讨厌。悟空识得妖怪,而唐僧不调查,不研究便一口咬定那是好人,不但是好人而且是一个可怜的好人,如此的武断专权让人心寒,难道他不知道悟空的本事吗,相处日久,根据悟空的一惯表现难道不足以让唐僧相信悟空是对的吗?或许唐僧是知道的,只是悟空单纯,只为除妖却伤了领导的面子,没有请示,没有领导批阅,如何乱说?要说也得领导先说,对不对?要知道领导的面子比什么都大,取经事业算什么,也只为领导的面子呀。可怜的悟空纵然识得妖怪却无法识的做人之道,只得落得一个被驱赶的下场。有一个平庸,忌贤妒能的上司,你会翻跟头又能怎样,如何能翻出铺天之下的这张宿命的大网呢? 人说《三打白骨精》是悟空一生最精彩的好戏。我却说,那是因为戏里浓缩了悟空的悲哀。 在那场戏里,看到紧箍咒的力量是如此的不可抗拒,象加在我们头上几千年的教条一样法力无边,悟空满地打滚的时候,比他的头更疼的,我想是他的心。唐僧无才,却懂得悟空的弱点——单纯,一个美丽的帽子,世间最残忍的谎言,引得悟空上当——悟空怎么能不上当呢?一个正直而单纯的心是不设防的,况且唐僧看上去是多么的和善多么的仁慈呀,从此便有了约束。唐僧无才,却懂得悟空的义,他救了悟空,又把悟空拴在了知恩要报的旗帜下。悟空如何能逃?没有五行山的重压,却又背负更重的情债,悟空,你怎能不忧伤?而我的忧伤在于悟空的忠诚,无论如何艰难,无论受到了多么不公正的待遇,他都无怨无悔,永远永远的执迷不悟。所以那个幸运的白骨精必须要三打才能了事,按悟空的本领一“打”就可了结她的,唐僧的平庸误人也差点没误了己!悟空却经受从肉体到感情上的磨难,使人更加相信,世上好人和能人的磨难是小人和庸人给的。 而唐僧毕竟是做稳了考察团长的交椅的,取来“先进的文化”给自己的脸渡了金,他而世间众生依然受苦,他却高坐佛台不闻不问了。 悟空随人西行,为了一个他不懂的理想,受尽种种磨难,渐渐的懂得这便是人间,也高做莲台再也不会去管人间恩怨了。其实,他成佛的那一天开始,悟空就已经死去,端做在佛台上的只是一块石头。不知要等几万年,才能再孵出一段传奇。 有谁再去做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一个梦,为了一个知恩必报的诺言,而上刀山下火海? 这都是佛的安排。佛是如此的公正,让一个坐享其成,另三个一路艰难,而成果,只属了唐僧一个人的名字,从此后人便知道,是唐僧取回了真经。 佛都如此,悟空焉能不忧伤? 载<中国校园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