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激情与涛声

时间:2023-02-2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孟宪明 点击:

  河流产生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华夏中国,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河流的成功。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禀赋。这种独特的性格和禀赋必然赋予文明不同的基因,进而左右着文明的命运甚至生命。四大文明古国灭亡其三,难道与河流的性格和禀赋没有关系吗?换句话说,四大文明古国唯华夏之独存,中华文明与黄河的性格和禀赋没有关系吗?

激情与涛声

  黄河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我首先想起的是两则神话,一则是《女娲补天》,一则是《大禹治水》。

  伟大的女娲昂然而起,炼石补天,积灰止水。她没有逃避,没有退缩,更没有倒下。她是我们既高深辽远又近可视听的共同的老祖母。

  四千年前的一场洪水,产生了华夏民族的又一个英雄,那就是从父亲的尸体边站起来的大禹。十三年治水不止,三过家门而不入。

  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说:"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三代者,夏、商、周之谓也。夏、商、周者,中华民族之祖源也。而河洛,则是黄河与洛水的相汇之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华民族第一部诗歌总集的第一首诗,就唱响在水汽氤氲的黄河沙洲。

  可否这样想,如果没有女娲补天的心灵导引,没有大禹治水的宏伟实践,黄河会是今天的样子吗?中国的山川地域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华夏民族的性格和命运会是今天的样子吗?

  黄河造就了黄河流域。黄河产生了黄河文明。而我们这一切,包括女娲之补天、大禹之治水,皆是其性格所造成的。换言之,中华民族历数千年而繁荣不息,同样是黄河的性格和禀赋所造成的。黄河从源头起步,千转百绕,九曲回肠,接纳了无数的沟涧溪川、泉脉细流,奔腾而下,在无际土地上走过千里万里,宽广而汹涌,宽阔而多变,宽厚而易怒,宏富而尖刻。它是阴阳之和、美丑之和、善恶之和,是深刻的对立统一的矛盾综合体。

  "一石水,八斗泥。"民间的谚语准确地讲述着黄河的性格与特点。黄河不仅给我们送来了用之不尽的水源,还创造了下游广阔的冲积平原。正是永无止息的黄河水和黄河水带来的冲积平原,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很早就起步了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是聚居文明,是一家一户一氏族一部落的聚居文明。正是这样的文明形态,产生了"女娲补天"式的不朽的祖先崇拜。另一方面,在华夏先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哲学意识观照下,定阴阳,作八卦,观察、思考周围的世界,黄河,必是先人们基本的对象。黄河接纳了无数的沟涧溪川而形成浩荡不息的奔腾之势,必定震撼过先祖们的英灵。大禹率领天下万邦合力治水而使万流归宗,更是在形式上、思想上、制度上,完成了千年以降的"融合和一统".这是以接纳对接纳、以融合对融合、以一统对一统的治水战争,也是一场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的革命,更是一场对于黄河的学习、实践与礼遇。

  站在大历史、长时空的角度讨论黄河与黄河文明,我们发现:

  正是始于农业文明不排他的祖先崇拜,而使很多个部落最后成为一个浩荡的民族。这是人类内心的动力驱使所致,属于主观世界的一次渐进式革命。

  正是因为黄河的泛滥和对天下万邦的组织与引领,才使得无数个松散的部落与氏族最后成为一个浩荡的民族。这是对历史演进的客观概述。

  主观意义的祖先崇拜和客观意义的万邦统汇,构成了华夏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重要因素。华者,华胥氏之女娲伏羲之华也。夏者,大禹建夏而万邦一统之夏也。华夏,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族徽与旗帜,肇始于奔腾的黄河和悠久的文明。我们说黄河是母亲河,不仅仅指"养育",更指的是"化育".

  黄河里,有我们的民族属性。

  尼罗河。印度河。黄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河流于茫茫时空中不息奔涌。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血脉折断,高幕长谢,相继走进深渊般的历史,只留下一痕轻轻的涟漪。河水奔腾,涛声仍然。听涛的已非斯人。而跃下龙门口,穿越砥柱山的,还是那支"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的船歌!这是我们的光荣与使命。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和生生不息的华夏子孙,也养育了整个流域里的千亿万亿的生命,会飞的、会游的、会跑的和不会飞、不会游、不会跑的,甚至那些亿万年才可变化的山峰、石梁和岸边那一枚枚石子和沙砾。这是一个庞大的黄河家族,而黄河,是所有生命和生灵的家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