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神策军(上元中,以北衙军使卫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镇陕州,以拒东寇,以中使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监伯玉军。及伯玉入为羽林帅,出为荆南节度使,朝恩专统神策军,镇陕。广德元年,吐蕃犯京师,代宗避狄幸陕,朝恩以神策军迎扈。及永泰元年,吐蕃犯京畿,朝恩以神策兵屯于苑中。自是,神策军恒以中官为帅。建中末,盗发京师,窦文场以神策军扈跸山南。及还京师,赏劳无比。贞元中,特置神策军护军中尉,以中官为之,时号两军中尉。贞元已后,中尉之权倾于天下,人主废立,皆出其可否,事见《宦者传》也。)
大将军各二员,(正三品。贞元二年九月敕,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军,置大将军各二人,正三品。)将军各二员。(从三品。至贞元三年五月,敕左、右神策将军各加二员,左、右神武将军各加一员也。)
神威军(本号殿前射生左右厢,贞元二年九月改殿前左右射生军,三年四月改为左右神威军,非六军之例也。)
大将军二员,(正三品。)将军二员。(从三品。)职田、俸钱、手力、粮料等,同六军诸卫。
六军统军(兴元元年正月二十九日敕,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各置统军一人,秩从二品。)
十六卫上将军(旧无此官。贞元二年九月一日敕:"六军先有敕,各置统军一人,十六卫宜各置上将军一员,秩从二品。其左右卫及左右金吾卫上将军俸料、随军人马等,并同六军统军。其诸卫上将军,次统军例支给。"贞元二年九月十三日,六军十二卫上将军,并放入宿,已后为例也。)
诸府(隋置骠骑、鹰扬等府,凡天下守戍兵,不成军曰牙,府有上中下也。)
折冲都尉各一人,(上府,都尉正四品上。中府,从四品下。下府,正五品下。武德中,采隋折冲、果毅郎将之名,改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上府,果毅从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从六品下。隋炀帝置果毅郎将,国家置折冲都尉。)别将各一人,(上府,别将正七品下。中府,从七品上。下府,从七品下。)
长史一人,(上府,正七品下。中府,从七品上。下府,从七品下。)兵曹参军一人,(上府,从八品下。中府,正九品上。下府,从九品下也。)录事一人,校尉五人。每校尉,旅帅二人,每旅帅,队正、副队正各二人。诸府折冲都尉掌领五校之属,以备宿卫,以从师役,总其戎具、资粮、差点、教习之法令。凡卫士,三百人为一团,以校尉领之,以便习骑射者为越骑,余为步兵。其团,十人为火,火备六驮之马。每岁十一月,以卫士帐上尚书省天下兵马之数以闻。凡兵马在府,每岁季冬,折冲都尉率五校之属以教其军阵、战斗之法也。(具有教习簿籍。)
东宫官属
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并从一品。师傅,宫官,南朝不置。后魏、北齐,师傅品第二,号东宫三太。隋品亦第二。武德定令,加从一品也。)
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各一员。(并正二品。三少,亦古官,历代或置或省。南朝并不置。后魏、北齐置之,品第三,号东宫三少。皇家定令,正二品。)三师三少之职,掌教谕太子。无其人,则阙之。
太子宾客四员。(正三品。古无此官,皇家显庆元年春始置四员也。)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
太子詹事一员,(正三品。)少詹事一员。(正四品上。詹事,秦官,掌皇太**。龙朔二年改为端尹,天授为宫尹,神龙复也。)詹事统东宫三寺十率府之政令。少詹为之贰。凡天子六官之典制,皆视其事而承受之。
丞二人,(正六品上。)主簿一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正九品下。)令史九人,书令史十八人。丞掌判府事。主簿掌印,检勾稽。录事掌受事发辰。
司直一人,(正七品上,)令史一人,书令史二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司直掌弹劾宫僚,纠举职事。太子朝,宫臣则分知东西班。凡诸司文武应参官,每月皆具在否以刺之。
太子左春坊:左庶子二人,(正四品上。)中允二人。(正五品下。)左庶子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中允为之贰。
司议郎四人,(正六品上。)录事二人,(从八品下。)主事二人,(从九品下。)令史七人,书令史十四人。司议郎掌启奏记注宫内祥瑞,宫长除拜薨卒,每年终送史馆。
左谕德一人,(正四品下。)左赞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上。)传令四人,掌仪二人,赞者四人。左谕德掌讽谕规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