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处理人际关系(12)
时间:2023-03-0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刘文清 点击:
次
人一辈子都在不断地交新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要强调:好朋友一定要“保持距离”。交友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彼此气质相互吸引的过程,因此你们有共同的“东西”,所以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了好朋友,甚至“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两人的“蜜月期”一过,便无可避免地要碰触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的挑剔、批评,然后结束友谊。
人就是这样奇怪:未得到时,总想得到;未靠近时总想贴在一起,真正得到和靠近却又太过苛求。人总在无意中伤害着他们自己。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因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碰撞。
世上每个人皆依赖众生才能生存,只有在和谐平衡的情形下,方得以向前发展。我们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一个效应,也就是“距离效应”。由于现实世界上的一些原因,我们会产生一些距离感,这些距离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客观存在的。当这些距离出现的时候,我们通过一些手段,把相互之间的距离缩短,相互之间的感情不但不会出现隔阂,反而会加深。
每一个人都是有秘密和隐私的,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给对方留够空间,不要让自己没有隐私,也不要轻易去打探对方的隐私。如果我们越过这条线的话,就很可能为之后的人际关系埋下祸根。
如果与对方靠得过近,对方的心里肯定开始紧张,并开始防范你、拒绝你,因为他的私人领域受到侵犯。在应酬中如果我们准备加入别人的小圈子并与其交谈,先要判断你与该圈子里人们的亲密程度是否一致,然后再看这个圈子是否对你开放,千万不可以贸然行事。
交友上的分寸要把握:
1.往来有节
人是社会动物,不能没有朋友,但是友谊应该很好地把握亲密度,不可太过,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反目成仇。过分热情让人恐惧,物极必反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朋友之间的交往。
有许多人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的热情让你害怕甚至惧怕。《友谊白天而降》一书中说:“朋友之间各自的家庭、工作和其他社会环境,都不尽相同。作为朋友,如果不考虑实际,以自我为中心,强求朋友经常在一块与你厮守,势必会给他带来困难。”
2.互相尊重隐私
由于每个人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对每件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异,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很奇怪的东西,在其他人看来却很平常。与人相处要能容忍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不宜干涉别人的决定。即使是夫妻之间或父子之间,也不希望自己的决定受到干涉。同样道理,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也需要理智地处理和看待每个人的决定和行为。既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考虑。要学会理解人、尊重人和宽容人,以冷静、公平、客观的心态与他人友好相处才是保持友情的秘诀,求同存异是志同道合的基础。所以,与人相处不宜干涉别人。
好朋友是比别人要亲近的人。好朋友见面和交往的机会当然比其他人要多,对于彼此的事情也比别人知道的要多。可是任何事都有个“度”,超越这个界线你得到的就是相反的结果。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