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春分时日读满春

时间:2023-03-2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轻风流水程维 点击:

  春分时日,读到徐满春先生的美篇《千岩之上》,让我在烟雨迷蒙、春花烂漫之中,又闻得了一把暖阳氤氲、亲切可人的芬芳。

春分时日读满春

  满兄——徐满春老兄,是我在休宁海阳中学的老同事。他的这篇《千岩之上》,说的是其府上所在的鹤山新村小区,在休宁县城大概算得上是"资格"最老的小区了,小区房屋间距小,影响日照与采光。一到冬天,其家居之别墅楼的一楼就显得特别寒冷。进入深冬,走进一楼则更是如入冰窟;爬上二楼楼顶平台,方能晒到冬日暖阳。但有时阳台上风又大,坐不住。房子是2000年入住的,如此这般熬过了二十多个寒冬。满兄夫妻真不想再熬了,于是起意在二楼平台之上建筑一间"阳光房"——足足地享受一把冬日暖阳,而又可将凛冽寒风拒之于门外;还可以在那里面喝喝茶、听听音乐、看看书、聊聊天。添加一处活动场所,亦可提高一下生活品味。构想既定,说干就干。去年秋天,满兄请了一家装修公司前来设计、施工……前后一个月,脑海里的"阳光房"就呈现在眼前了。再配之以"阳台茶桌椅"一套,茶具若干;躺椅和逍遥椅各一把,理想中的沐浴日光与阅读休闲,便已然化为现实:坐在这轩敞的阳光房里,头顶蓝天白云,坐观云卷云舒,手捧经书画卷,室内温暖如春,如同"千岩之上",该是多么的享受呀。

  至于满兄将其"阳光房"命名为"千岩之上",是有来由的。据其所云,早在"阳光房"尚在构想时,他某日晚间读书读到宋代诗人萧德藻——其号 "千岩老人",便一时对"千岩"二字若有所思。继而灵机一动:千岩之下是寒冷,千岩之上必温暖;若以后在二楼顶上加盖一间"阳光房",干脆就取名"千岩之上"吧。

  有了"阳光房",家里养的花也好了许多。因为一楼阳光少,曾经养育过的茶花、海棠、天竹、茉莉、牡丹、长寿花等等,多少年不开花。去年冬天,一盆养了近十年的牡丹花搬入了阳光房,享受了一个冬天的温暖阳光;前几天花开了,惊艳了全家,满兄高兴得拍了照,题词道:"千岩之上居,十年牡丹开。"他进而联想到,其实花和人一样,多么需要阳光。他记起,自己曾在一篇随笔中写道:"这么多年家里养过的花,若能有更多阳光照射,更多的细心呵护,不致花死了一茬又一茬,不致年年养花,年年不见花开。我从事的事业,多半是遗憾的事业。这么多年教学,回过头看,若年轻时能多读点书,多一些教学技巧,教得好一些,也许学生学得更轻松一些……"退休中后仍念念不忘自己的不完善,如此归咎于身、刻己自责,满兄为人师表的人品师德由此可鉴。

  文章接下来写的是:敞亮而简朴的"阳光房"里,夫妻闲坐,暖日可亲。文中的几幅插图,呈现的也正是这样朴实而温馨的画面。沐浴在这梦幻般的理想境地里,恩爱的老两口相对而坐,品茶话聊抚今追昔,可谓暖融融、乐淘淘:想当年举案齐眉追逐嬉戏,你侬我侬做足少年夫妻;曾记否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相携同行挥洒奋斗激情;到如今老夫老妻相扶相助惺惺相惜,相亲相爱同展夕阳魅力。尤当记赖得老家兄长鼎力相助,方得购地建别墅居住至今。四十年"一路辛苦过来"的确不易,理当感恩珍惜。思之想之,宜乎寄情于众乐乐:常在"千岩之上"邀请亲戚好友前来,喝茶聊天感念曾经,共话沧桑品味人生——生活定将因此而更有滋味,更有创意,更有诗意。

  文末谈及,满兄还给其书房题写了匾额:"载石堂".——来处:一是他曾在河滩拣了一些黄腊石,家里有了一堆石头;二是古人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藉此自省多读书以为乐,不致醉心于饮酒垂钓玩物丧志。煞尾曰"写下这篇随笔,可谓乐中之乐了。"

  读罢,甚觉此美篇的确值得一读:真是文字之功藏于书库之底,思悟之力穿透故纸之厚——谈吐无不见文史,一方名师方能焉。由此,我想到了"满兄其人".

  满兄出身农家,那个年代农家的孩子通常吃过的苦头,他都吃过;那个年代农家孩子通常会干的农活,他都会干。满兄自幼聪明好学悟性好: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一路学习成绩都很好,深得老师喜爱。而他那深藏于内心深处的根深蒂固的自立自强、自励成才之心,则尤其令人肃然起敬。他曾经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也让我感触极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