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52“藏术”的经典应用(2)
时间:2023-04-1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张瑞 点击:
次
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腥风血雨中,丙吉冒着生命危险,不但救了皇曾孙的命,将他抚养长大,而且辅佐他登上皇帝的宝座,此恩可谓深似海,此德可谓比天高。但是丙吉却绝口不提。这既说明了他有高尚的品德,也表现出了他深沉的处世智谋。
因为,从处世的智谋说,大恩不言谢,是一种避祸自保的韬晦之计。侯门似海,君心难测,皇帝对臣下的要求,历来是只准你出力,不准你邀功。丙吉对此是不会不知道的。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谦而不争,可以赢得他人的敬佩。而在领导看来,对一个稳妥的下属,也会比较信任和器重。
躬身待人的智慧
齐桓公是春秋初期齐国国君,军事统帅。姜姓,名小白。
春秋时,齐国的国君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纠,一个叫小白。齐桓公就是后者——公子小白。当时,管仲跟随公子纠,而他的朋友鲍叔牙则跟随公子小白。当齐国发生内乱时,纠与小白分别逃到邻国。后来,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率鲍叔牙等人,公子纠率管仲等人,分别向齐国进发,争夺王位。两股队伍在山东路上相遇。管仲为把公子纠扶上王位,对准公子小白射了一箭,而且正好射中。管仲等人都以为公子小白已死,便带着公子纠慢悠悠地向齐国前进。然而,公子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只射在了衣钩上。他带领人马加紧前进步伐,抢先回到了齐国,于是登上了王位,当上了齐国的国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为了感谢鲍叔牙,决定任用鲍叔牙为相,并下令捉拿杀死管仲。鲍叔牙却推荐自己的好朋友管仲为相,自己情愿当副手。齐桓公很是想不通,但鲍叔牙却说:“那时我与管仲都是各为其主,管仲在射您的时候,他心中只有公子纠。我们二人相比,管仲要强我千万倍。如果您想富国强兵,成就霸业,非得用管仲为相不可。您要是重用他,他将为您射得天下,哪里只射得衣带钩呢?”于是,齐桓公便不计前嫌谦恭地拜管仲为相。
齐国在今山东省的北部,是东方一个大国。它地处海滨,拥有丰富的渔盐和矿藏,从太公开始,就“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到了春秋年间,农业、手工业,特别是冶铸、纺织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管仲被拜为相后,他心里万分感激,衷心效主,对内积极地推行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实行经济、政治、军事诸多方面的整顿改革,使齐国国力骤增;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组织齐、鲁等八国,讨伐不向周王进贡的蔡、楚两国,另一方面又帮助燕、卫等国反击少数民族的进攻,终于使齐国成为众诸侯国的领袖,齐国也由乱而治,称雄于诸侯,并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除了齐桓公谦恭得管仲外,齐桓公还礼待下士,深得人心,为他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吕氏春秋·下贤》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为请教霸业之事,齐桓公去拜见小臣稷,他一日之内去稷那拜访了三次,都没有能见到稷,跟随齐桓公的侍从们都不耐烦了。侍从们说道:“尊敬的万乘之君,您去见这么一个小小的官吏,一天之内来了三趟都还没见到,就此作罢,别再去了吧。”齐桓公回答道:“那怎么能行?蔑视权贵的臣子,固然会轻视他的主人;而蔑视霸业的主人也会轻视他的臣子。纵然你蔑视权贵,我哪敢轻视霸业呢?”侍从们听后都暗自佩服齐桓公的宽阔胸襟和谦恭待士的高贵品格,不再多说什么了。
于是,齐桓公锲而不舍连续五次拜访后最终见到了稷,虚心向他请教霸业的事情。稷得知齐桓公已五次来访的事后,很受感动,与齐桓公促膝长谈。齐桓公受益匪浅。这件事很快就传为了佳话。大家都说:“桓公能礼贤下士,何愁国家不兴?”于是,众士归之。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齐桓公就是最好的例子。
躬身待人,是对人的尊重,而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就是如此。有大才之士不会屈膝求人,居高位的人要向他请教,就要恭身以待,他才会因为感激而尽力相助。齐桓公身为一国之君主,为求教霸业,不计身份五次拜见布衣之士,不厌其烦,最终得见。足见其实现称雄诸侯的气魄,也见礼贤下士、谦恭待士的心胸气度。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