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制,一甲进士或授副将、参将、游击、都司,二、三甲进士授守备、署守备。其后一甲一名授一等侍卫,二、三名授二等侍卫。二、三甲进士授三等及蓝翎侍卫,营、卫守备有差。凡各省武生、绿营兵丁皆得应乡试,武举及现任营千、把总,门、卫、所千总,年满千总,通晓文义者,皆得应会试。惟年逾六十者,不许应试。其后武职会试,以武举出身者为限。康熙间,欲收文武兼备之材,尝许文生员应武乡试,文举人应武会试,颇滋场屋之弊。乾隆七年,以御史陈大玠言,停文武互试例。
考试初制,首场马箭射毡球,二场步箭射布侯,均发九矢。马射中二,步射中三为合式,再开弓、舞刀、掇石试技勇。顺治十七年,停试技勇,康熙十三年复之。更定马射树的距三十五步,中三矢为合式,不合式不得试二场。步射距八十步,中二矢为合式。再试以八力、十力、十二力之弓,八十斤、百斤、百二十斤之刀,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之石。弓开满,刀舞花,掇石去地尺,三项能一、二者为合式,不合式不得试三场。合式者印记於颊,嗣改印小臂,以杜顶冒。三十二年,步射改树的距五十步中二矢为合式。乾隆间,复改三十步射六矢中二为合式。马射增地球,而弓、刀、石三项技勇,必有一项系头号、二号者,方准合式,遂为永制。
内场论题,向用武经七书。圣祖以其文义驳杂,诏增论语、孟子。於是改论题二,首题用论语、孟子,次题用孙子、吴子、司马法。
乡试中额,康熙二十六年制定,略视各省文闱之半。雍正间小有增减,惟陕、甘以人材壮健,弓马娴熟,自康熙讫乾隆,先后各增中额三十名。咸、同间,各省输饷广额如文闱例。综计顺天中额百十,汉军四十,奉、锦三,江南八十一,福建六十三,浙江、四川各六十,陕西五十九,河南五十五,江西、广东、甘肃各五十四,山西五十,山东四十八,云南四十二,广西三十六,湖北三十五,湖南三十四,贵州二十五。会试中额多或三百名,少亦百名。康熙间,内场分南、北卷,各中五十名。五十二年,始分省取中,临期以外场合式人数请旨裁定。
嘉庆六年,仁宗以科目文武并重,文闱条例綦严,防弊周密,武闱考官面定去取,尤易滋弊,命比照文闱磨勘例,乡试题名录将中式武生马步射、技勇一一详註进呈。各省交兵部,顺天另简磨勘官覈对。滥中及浮报者惩不贷。覆试始乾隆时。初制从严,仅会闱行之。不符者罚停科,考官议处。三次覆试不合式,除名。道光十五年,始覆试顺天武举如会试例。咸丰七年,覆试各省武举如顺天例,然稍从宽典矣。
初制,外场但有合式一格,其中弓马优劣,技勇强弱,无所轩轾。内场但凭文取中,致娴骑射、习场艺者或遭遗弃。康熙五十二年,令会试外场择马步射、技勇人材可观者,编“好”字号,密送内帘。内场试官先於好字卷内,择文理通晓者取中。不足,始於合式卷内选取。雍正二年,从侍郎史贻直言,各省乡试外场一体别编好字号,嗣於好字号再分双好、单好。内场先中双好,次中单好。而合式卷往往千馀人,仅中数人,因之内场枪冒顶替诸弊并作。乾隆二十四年,御史戈涛奏革其弊,於是外场严合式之格,内场罢四书论,文理但取粗通者,而文字渐轻。嘉庆十二年,乡、会试内场策论改默写武经百馀字,无错误者为合式。罢同考官,遂专重骑射、技勇,内场为虚设矣。历代踵行,莫之或易。光绪二十四年,内外臣工请变更武科旧制,废弓、矢、刀、石,试枪炮,未许。二十七年,卒以武科所习硬弓、刀、石、马步射无与兵事,废之。
满洲应武科始雍正元年,乡试中二十名,会试中四名。十二年,诏停,数十年无复行者。嘉庆十八年,复旧制。满、蒙乡试中十三名,各省驻防就该省应试,率十人中一,多者十名,少或一名。会试无定额。凡骁骑校,城门吏,蓝翎长,拜唐阿,恩骑尉,亲军前锋,护军,领催,马甲,巡捕营千总、把总及文员中书,七、八品笔帖式,荫生,俱准与武生同应乡试。乡、会试内、外场与汉军、汉人一例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