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在好莱坞的一个教堂里面拍摄的,低成本,被美国媒体称为业余制作水平的电影,居然引发了一系列的反美示威,更被认为是班加西美国领馆遭遇袭击,导致美国大使和其他三名美国外交官死亡的直接原因。
在还没有习惯言论自由的地方,很难要求大众分清楚个人和政府之间的区别,也没有机会明白,只要没有违反当地的法律,政府是无法阻止个人的自由表达,就好像这部电影的制片人,除非FBI能够查到他有违法行为,不然的话,他最多就是把自己藏起来,躲避媒体,当然,还有有可能的追杀。即便他违法了,政府也无法禁止电影的传播。
和2005年引发全球伊斯兰世界抗议的丹麦漫画风波相比,到目前为止,显然引发示威抗议的国家数目要少很多,很多是刚刚结束独裁,步入民主不久的国家,而且针对的只是美国。
想想美国也挺倒霉的,05年的漫画风波,尽管美国媒体已经非常小心的处理关于漫画风波的新闻,结果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的边境城市白沙瓦举行的抗议示威,除了挪威电信公司被洗劫,因为挪威的媒体,为了表示对丹麦媒体以及捍卫新闻自由的决心,也刊登了漫画,这些示威者,还顺手焚烧了美国的快餐店肯德基。在阿富汗,示威者干脆试图冲击美军基地,结果阿富汗警方开枪,造成了三死二十伤。
那幅漫画,其实间接导致了卡扎菲的倒台。为了抗议意大利的一名部长穿着印有漫画的外套,一千多名班加西民众在意大利领馆外抗议,结果卡扎菲政府下令开枪,造成最少十四人死亡。之后每年的2月17日,总是会有利比亚民众尝试上街游行,悼念死去的亲人,尽管每次遭到强力打压。去年的这一天,一直领头的律师被当局拘捕,引发民众大规模抗议,卡扎菲下令开枪镇压,最终自己终结了自己长达四十二年的统治。
这次,又是班加西,同样是抗议亵渎先知默罕默德,但是这次抗议的对象是美国领事馆。这次也发生了悲剧,但是死去的是四个美国人,而不是利比亚人。已经不再是军事独裁的利比亚,一个民选的政府,不可能下令向手无寸铁的示威民众开枪,政府能够做的,是被动的保护使领馆的安全,尽可能的阻止暴力事件发生,对使用暴力的人进行制裁。这当然远没有独裁时期的政府那样有效率,可以快速的驱散人群,但是距离现在不远的历史也告诉大家,这样的方法,并不是一直有效,反而可能激发更大的反抗,卡扎菲就是一个例子。
不管是利比亚的班加西还是也门的萨那,还有埃及的开罗,即便是原本打算和平抗议的民众,也很可能在群情激愤之下,变得情绪冲动,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向使馆扔石块,打砸汽车等等。很多人会问,既然有集会自由,为何他们不能更理性一点?其实很简单: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这些地方的民众,一直没有和平理性表达的机会,我还记得,去年在班加西,每天都是游行的民众,他们还喜欢向天开枪和发射火箭炮,算是情绪的一种发泄,结果导致中流弹受伤的人不少。对于从来没有享受过自由的人来说,在一开始会有点不知所措,甚至过渡使用,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一定会在学习中进步。
不管是美国媒体还是当局,都花了一点时间才发掘出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是谁,拍摄电影的演员在接受访问的时候抱怨,他们被欺骗了,因为当时的招聘广告只是说拍摄一部动作片,而他们根本没有在电影里面提到过默罕默德的名字,最后在Youtube上播出的片断,有的演员已经被重新配音。
现在终于清楚,制片人是一个埃及裔美国人,是埃及一个基督教会的忠实信徒,这个教派,一直坚定的反伊斯兰教,甚至拍摄电影的资金,都可能是来自埃及。电影在七月份放上Youtube,并没有引发太大的关注,直到之后,埃及的一家电视台购买并且播放,导致不少埃及人批评现政府,认为他们纵容这样的声音出现,是亲美。
当然,在不少美国媒体眼中,这个政府一点都不亲美,和利比亚政府果断打击暴力行为的清晰态度不同,埃及总统并一直没有公开谴责暴行,反而是是要求美国政府采取所有“合法措施,制裁电影制作者”,直到上个星期六,才在BBC的阿拉伯频道中表示,美国政府和电影并没有关系。一些分析认为,这纵容了在埃及的反美示威。
美国政府当然无法对电影做任何的事情,GOOGLE已经发表声明,不会从网上删除这部电影,因为没有违反网站的规定。这样的情景,又和05年有点相似,到底是捍卫言论自由还是对宗教风俗进行妥协?当年的风波引发了关于民主的一场讨论,BBC制作的Why democracy(为何需要民主)的系列记录片里面,就有关于漫画的一集,Bloody cartoons(血腥的卡通)。
环顾全球,不管是哪种宗教,甚至国家,乃至个人,都会并且正在遭受诋毁和侮辱,但是这是使用暴力的理由吗?正如希拉里不久前所说:“隐忍不使用暴力不是信仰脆弱的标志,相反地,那是信仰不可动摇的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