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晚间新闻(第一部 第04节)

时间:2023-06-1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阿瑟·黑利 点击:
晚间新闻(全文在线阅读) > 第一部 第04节

    克劳福德·斯隆开着比威克·桑姆赛特牌轿车离开新闻总部的车库已是7点40分。

    起初,萦绕在他心头的是和英森的争论,随后他决定将此事搁到第二天再考虑。斯隆认为自己有能力对付英森,并有信心将他撵走。或许送他去当某一电视台副总裁,对此他不存在半点怀疑。副总裁名声好听,但在担任过CBA执行制片人之后,实际明升暗降。斯隆压根儿没有想过事情可能向相反方向发展。如果别人向他暗示这种可能性,他无疑会笑掉大牙的。

    他想起了哈里·帕特里奇。

    斯隆承认,帕特里奇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把那则来自达拉斯的报导处理得那么出色,这对他那本来已经出色得交口称誉的专业生涯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斯隆已通过达拉斯—福特沃斯机场的电话传呼设备与帕特里奇通话以示祝贺,并请他向丽塔、明·范和奥哈拉等转达自己的祝贺。节目主持人应该作此姿态——这是一种光荣的义务——尽管每当事情涉及帕特里奇时,斯隆的祝贺往往显得颇为勉强,缺乏热情。这一微妙的感情使得他在对话中略为有点笨口拙舌,实际上他与帕特里奇说话时往往如此。帕特里奇刚才在电话里显得疲惫不堪,但是谈吐十分自然。

    轿车悄无声息地行进着。斯隆扪心自问:我对哈里·帕特里奇究竟怎么看?答案也毫不掩饰:他使我觉得地位不稳。

    此问题及其答案均可追溯到久远的岁月。

    他们两人相识已有20多年之久。他们在CBA供职的时间也相差无几,几乎是同时受雇的。打一开始,两人在事业上都功成名就,可是两人的性格则迥然不同。

    斯隆精到、讲究,在穿着上一丝不苟。他喜欢显示自己的权威,但并不故作姿态。他的下属往往尊称他为“先生”,在途中相遇时给他让路,请他先走。对于不甚相知者,他总是显得矜持,难以接近,不过,在人际交往之巾,他那精明的头脑能够捕捉所有明言的或暗示的信息。

    与他相反,帕特里奇显得随和、轻松,却又不修边幅。他喜着旧的格呢甲克衫,很少穿西装。他性格温和,与之接触者感到他平等待人,不摆架子,容易接近。有时他还给人以一种对什么部不在乎的印象,这自然只是假象,他却装得很逼真。帕特里奇早年当报社记者时就懂得倘若他能藏起自己的威严神情,隐去聪明才智,他便能在采访中发掘更多材料。

    他们俩之出身、背景也相去甚远。

    克劳福德·斯隆出身于克利夫兰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早期电视记者生涯就始于此城。而帕特里奇之从业电视则是在多伦多的加拿大广播联合公司开始的,在此之前他曾在加拿大西部的小电台和小电视台当过新闻兼气象广播员。他诞生在离加尔盖利不远的阿尔伯塔省一个叫德温尔顿的小村子里,父亲是个农民。

    斯隆得过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帕特里奇则连高中都没有毕业,但在新闻领域的实践中,他的文化教育程度得到了迅速提高。

    在相当长时间里,他俩在CBA的业绩不相上下,结果被人看作一对竞争对手。斯隆确把帕特里奇当作劲敌,甚至认为他是自己日后升迁的威胁。帕特里奇是否也持同感,斯隆觉得没有把握。

    两人同时报导越战时,竞争最为激烈。他们在1967年被电视台派往越南合作共事。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确合作过。尽管斯隆将战争看作自己日后成名的黄金机会,即便早在那时,他已经把自己的眼睛盯着全国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那把交椅。

    斯隆深知,自己想往上爬,要紧的是设法尽可能经常出现在晚间新闻节目中。为此,他到达西贡之后不久就得出结论:千万不要远离“东方五角大楼”——美国援越军事司令部——倘若有事需要外出,他也设法尽快赶回。

    时至今日,他仍记得自己和帕特里奇的一席谈话。帕特里奇曾说:“克劳夫,你如果只是一味参加‘西贡胡话’和呆在‘克拉维里’不动的话,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这场战争的真谛。”

    “西贡胡话”系新闻媒介对军事行动发布会的戏称;“克拉维里”指各国新闻记者、高级军事人员和美国使馆人员经常光顾的一家旅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