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台湾中兴大学毕业,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1986年,台北《文讯月刊》(第22期)举行问卷调查,被读者送到“最受欢迎作家”诗类之首,也是所有文类作家中得票最多的人。问卷说,读者遍及各地区、阶层、行业以及生活形态迥异的“族群”。之后,《文学家》杂志与台湾大学生问卷,结果几乎相同。《文讯》的问卷并列出小说票数最多的人是张爱玲。另一由洪范书店出版的《随身读》系列,以销数论,台北《中国时报》与花旗银行合选的“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郑愁予诗集》是唯一被选入的诗集。台北《联合报》选出50年代的30部文学经典,《郑愁予诗集》列为诗类“前茅”。电脑选举,得票第一。“9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审定的高中国文教科书选用我的两首诗,也是唯一的新诗。台湾自去年(1997年)起,在重新审定的高三国文课本里选用新诗,包括我的作品,我的诗进入了中学教室,也给我带来一些新鲜的怀旧和责任感。”他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
佛外缘 | 火炼 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 贵族 | 当西风走过 |
生命 | 度牒 | 未题 | 梵音 |
媳妇 | 醉溪流域 | 港夜 | 归航曲 |
雨丝 | 残堡 | 野店 | 牧羊女 |
牧羊女 | 小河 | 天窗 | 情妇 |
知风草 | 四月赠礼 | 窗外的女奴 | 水巷 |
夜歌# | 南海上空 | 俯拾 | 山外书 |
山居的日子 | 落帆 | 崖上 | 结语 |
探险者 | 港边吟 | 小溪 | 殒石 |
垂直的泥土上 | 岛谷 | 海湾 | 小小的岛 |
船长的独步 | 贝勒维尔 | 水手刀 | 如雾起时 |
晨景 | 小诗锦 | 除夕 | 晚虹之逝 |
雪线 | 晚云 | 钟声 | 乡音 |
偈 | 定 | 客来小城 | 错误 |
港夜 | 梦土上 | 赋别 | 裸的先知 |
盛装的时候 | 最後的春闱 | 右边的人 | 连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