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来提升自己(7)
时间:2023-07-0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林昊 点击:
次
“这样,没有多久,我果然发觉改变后的态度使我获益不少。因为事实告诉我,我无论在哪里,陈述意见时都用谦虚的方式,使人家容易接受而绝少反对;说错了话,自己也不致受窘了……”
靠着这样一种谦虚的口德,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出色的政治家。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人都会有缺点,都会犯一些错误。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或共事时,最好不要揭别人的底,或直指其错误,拆别人的台。
所以,与人说话尽量要做到委婉,彼此互不拆台,使彼此之间相互了解、亲近,这样就能达到有效说话的目的。
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也难免有短处。在谈话当中,要尽量避免说别人的短处,否则不仅使别人的尊严受到损害,同时也反映出你品德修养不够。这一点,二十几岁的男人一定要谨记。
8.观其态,听其心,说其话
男人资本箴言:
二十几岁的男人要想初入社会,就能如鱼得水,处处受人欢迎,就要学会观其态、听其心、说其话。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话语得体,受人欢迎。
在社会交往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对情人的爱怜,又有对仇人的憎恨。这些心理活动及内心意图,会被具体的态度、姿势表现出来,而我们也是通过别人的举止状态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意图的。
初入社会的二十几岁男人可能不怎么注意说话的方式,经常是不管不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若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必须先观察听者的姿态,了解听者的心理,然后再说适当的话。
态度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意图,而态势是将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特征来表现的,它所反映的是人们内心的情感、情绪,或是限制心理活动的基本倾向。当看到一个垂头、屈膝、弓腰、驼背的态势时,我们可以断定此人心理不会是处于紧张状态,而是处于一种沮丧的松弛状态。当看到一个人神经质地不断地摇摆,双手不知放在哪儿好,眼睛四处观望的态势时,我们可以断定此人心理一定处于紧张状态。当你同别人交谈时,他由开始的普通的姿势转换成抱着胳膊,架起二郎腿,头往上扬的姿态时,表明他要发表不同的意见,大唱反调了。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对现有的谈话内容感到无聊,或是谈话内容对他有反面刺激,产生了难以忍受的疏远感或被拒之门外的感觉。
下面讲一段有关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故事。
一天,德谟克利特在街上偶然遇到一位熟识的姑娘。德谟克利特便同她打招呼:“姑娘,你好!”第二天,德谟克利特再一次碰到与头一天同样打扮的那位姑娘时,却这样打了个招呼:“这……这……这……位太太,你好!”德谟克利特这样一语道破,便转身离去。一夜之间成为“太太”的那位姑娘被德谟克利特看穿时,脸上涌起了羞愧的红潮。那么,德谟克利特是如何看穿那位姑娘一夜之间变成了太太的呢?这是仔细观察那位姑娘的脸色、眼睛的活动、面部表情及走路姿势的结果,因为人的心理活动很容易从态势上表现出来。
了解听者的心理,是掌握说话技巧的基础。我们只有在了解听者心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在某个场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话能够打动听众的心,使听众产生共鸣,真正使谈话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人的心理捉摸不定、较难把握,但是,在有些场合,人内心的东西又常常通过各种方式而外露。善于观察听者的一举一动,并能据此加以分析和推测,那么,你就基本上可以掌握听众的心理和情感了。譬如,在讲话时,听者发出唏嘘声,说明听众不喜欢那些话;如果听者两眼注视,说明你讲的内容非常吸引人;如果听者左顾右盼,思想不集中,说明他心里可能很着急,但又出于尊敬而不便离开……当然,有许多人善于抑制自己的情感,不让它外露,即使这样,也会露出蛛丝马迹。
战国时期,魏文侯和一帮士大夫在闲谈。魏文侯问他们:“你们看我是怎样一位国君?”许多人都回答道:“您是仁厚的国君。”可一位叫翟黄的人却回答说:“你不是仁厚的国君。”魏文侯追问:“何以见得?”翟黄有根有据地回答说:“你攻下了中山之后,不拿来分封给兄弟,却封给了自己的长子,显然出于自私的目的,所以我说你并不仁厚。”一席话说得魏文侯恼羞成怒,立刻令翟黄滚出去,翟黄若无其事地昂然离去。魏文侯仍不甘心,他又接着问任痤:“我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君?”任痤答道:“您的确是位仁厚的国君。”魏文侯更加疑惑了,任痤说:“我听说过,凡是一位仁厚的国君,其臣子一定刚直,敢说真话,刚才翟黄的一番话说得很直,而不是阿谀奉承之辞,因此,我知道他的君主是位宽厚的人。”魏文侯听了,觉得言之有理,连声说:“不错,不错。”立即让人把翟黄请了回来,而且拜他为上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