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推介一下美丽的龙泉山风景区(3)

时间:2013-02-01来源: 作者:成功在望 点击:

   三.景点介绍

   龙泉山东南北三面环水,东边是以盛产武昌鱼名噪海内的梁子湖,南北有两条山脉东西延绵9公里,与处于盆地中的景区形成二龙戏珠之势。据《江夏县志》载:“龙泉山古称灵泉山,因灵泉寺山中有色碧味甘的清泉潭而得名。”龙泉山原名灵绪山,又名屿山,因山腰有泉,终年不竭,因而得名。龙泉山、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不少,有龙泉井、龙泉寺、阳明先生讲学处、祭忠台、四先贤古里碑、胡池仙桥、迂鹰石等。龙泉山,本名灵泉山。山“有泉,旱祷辄应,故名”。此泉在灵泉寺右,“色碧味甘”,而且大旱不涸。龙泉山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据《江夏县志》载:“龙泉山古称灵泉山,因灵泉寺山中有色碧味甘的清泉潭而得名。”龙泉山顺龙盘结,群峰高耸,其山三面临牛山湖与三汊港,在无边碧浪之间,逶迤崛起云山、大龙山、二龙山、龙嶂峰、玉屏峰、天马峰、马鞍峰等,自古这里被视为山环水绕、湖山钟秀、林泉幽穆的“福地仙壤”。

   龙泉山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这一地区为舞阳侯樊哙孙樊建的封地,名为江夏,所以其山称为江夏山。唐朝初年改称夹山,取两山夹道而行之义。唐朝天宝末年,宰相李蹊开基造屋,凿地得泉,形成东西两井,东井冒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占验灵准,因此又称灵泉山。

   龙泉山因山势如二条巨龙蟠卧在梁子湖之滨而得名。据《灵泉志》记载,在7.6平方公里的环山盆地内,或倚山为亭,或随水为轩,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说,最有代表性的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藩王墓群,享有“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寝”的美誉。王陵、名刹、古树、碑文、诗赋、青山、秀湖。。。。。,历史遗迹与湖光山色并存,民间传说和文人诗赋皆有,旅游资源在武汉远城区独一无二。

   龙泉山在唐代以前被称为江夏山,有许多隐逸之士及骚人墨客都曾在灵泉幽谷居住过。唐天宝末年,宰相李奚在此凿地得泉,形成东西两井。令人称奇的是这两口井能占验天气,东井冒气则晴,西井冒气则雨,于是人们以“灵泉山”命名之,后来又演变为龙泉山。

   三龟九寝,古迹遍布,是追根溯源,觅迹探幽的神奇去处。龙泉山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当时名曰江夏山,唐初称夹山,取两山夹道而行之义,唐天宝年间,宰相李磎开基造屋,凿地得泉,形成东西二井,东井冒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占验灵准,故称灵泉山。明士汤饮冬《灵泉序》载:“县东六十里,有山自西来,双峰对峙,是为夹山,汉名江夏山,唐天宝中,更名灵泉。”宋代后更为现名——龙泉山。

   从西汉时起,就有一些文臣武将、骚人墨客及隐逸之士,纷纷迁入灵泉幽谷居住,或依山设亭,或随水为榭,修造亭台楼阁、庙宇祠塔。从此分布着听松阁、远眺亭、含山楼、万卷书楼、春露亭、秋风亭、灵泉寺、白云阿亭、闲闲亭、思亲台、珍珠塔、樊哙祠、蓼莪堂、寻乐斋等建筑。其形古朴典雅,其势玲珑多姿,或高大宏伟。随着时代的推移,居住者和建筑物日渐增多,龙泉山便形成了武汉地区最早的汉代商业古市。至元末,集居了颇有根基的樊、李、杜、张、沈、曾、董、邹八大家族。我们可从明进士、官通政司董礼的《灵泉山水乐》中窥见一斑:“余览灵泉胜概,

   据说张芸臾南迁至处,锄地得金,所以大家都来这里做生意,传说而已,其实,龙泉山附近依山傍水,交通便利,自汉以来,就是市镇,到唐代达到最盛。宋末、元末均遭兵灾,但明初复兴。当然,此古市也被圈入楚藩九陵之中,被人为破坏了。当然明代灭亡,楚王陵也自然不能独全。但遗憾的是,古时盛景只留下自然风光了。今去龙泉山,颇有些不伦不类。除上言新建灵泉寺之外,明藩楚昭王陵也进行了整修。当地规划了龙泉山风景区,此为主要“卖点”。所以,现在去龙泉山并不困难,鲁巷乘405路可以直达。到了那里,足以盘桓半日。然而,就我个人的兴趣,还在山的本身,爬山是一种乐趣,访古倒是其外了。

   简介:系明朝8代9位楚藩王的陵寝。各寝占地均在百亩以上,除墓冢外,原都有碑亭、茔城、大殿、配殿、祭台等建筑物,现多已不存。1982年,对昭王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整。龙泉山和明楚王墓群现被辟为风景区。1991年湖北省考古所和武汉市考古所对昭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金册(铜质)、玉印、腰带等100余件文物。

   (一).明楚王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景点介绍:"龙泉特结许多年,粉黛三千云外悬。"六百年前,明楚昭王朱桢选择了灵泉山这样一个风水宝地,作为他家族的王陵区,并易名为"龙泉山"。从楚昭王开始,八代九王都长眠于此。这里就一跃成为庄严的皇家吉地仙壤。明楚王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镇龙泉山,是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九位楚藩王的陵寝。系明朝8代9位楚藩王的陵寝。各寝占地均在百亩以上,除墓冢外,原都有碑亭、茔城、大殿、配殿、祭台等建筑物,现多已不存。1982年,对昭王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整。龙泉山和明楚王墓群现被辟为风景区。1991年湖北省考古所和武汉市考古所对昭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金册(铜质)、玉印、腰带等100余件文物。明楚王墓历史:《明史》记载:"楚昭王桢,太祖第六子。始生时,平武昌报适至,太祖喜曰:“子长,以楚时之”。公元1381年,朱桢17岁就藩武昌为楚王。在黄鹤楼下的蛇山之阳的王府内,统治武昌诸地达43年之久。朱桢每年都到灵泉山避暑,他见此地山环水绕,风光幽美,常常感叹道:"惜乃阳宅,若为阴宅极佳。"于是,经卜工师勘定为"五龙捧圣的吉地仙壤",并镌上"龙泉特结许多年,粉黛三千云外悬"…的诗碑,不久,将八大家族居住的数千户人家的大集镇迁往山外,将环山一带划入王陵区。从此,灵泉山易名为"龙泉山"。朱桢死后为昭王,这里成为昭、庄、宪、康、端、愍、恭、巴陵卓简九王的陵寝与陵园。

   (二).特色景观昭园:楚王9座陵园中,以朱桢的"昭园"为最,它坐落在天马峰下,占地100余亩。王妃是安远侯王弼之女,与朱桢合葬。"昭园"城墙外左侧建有碑亭,内竖石碑一座。碑下龟高1.4米,碑高5米,宽1.5米,是朱桢的孙子楚宪王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建立的。昭园的垣墙呈四方形,总长1400米,厚1米,高2.8米。砖为官窑特制的青砖,每口重18公斤。正门3个拱形圆门,左右各一侧门,均为汉白玉、白凡石浮雕砌成。从正门直到大殿,全用1米见方的白凡石铺陈路面,依秩是金水拱桥、朱氏皇堂、享殿、拜台等建筑群。地面上的殿堂早已倒塌,但汉白玉雕刻的九龙头、玉柱、屏栏等依然保存完整。山区间当时建有灵泉寺、灵泉书院。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