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中有岸,才会漂泊 漂泊一词,在中国的古人那里发挥的淋漓尽致。遥远的年代里有一天,文人们需要离开亲朋去远方的外地做官,凄凄惨惨的道别场面过后,是官场黑暗、党羽纷争。流离失所、客居异乡的人 心里面的漂泊之苦,是别人所不能体会的。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相关无言,只剩挥手。 也有豪情万丈的漂泊者,王勃便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何等潇洒,可也免不了后来 “心事同漂泊,天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的伤感。 柳永以他贯常的婉约来表述着自己的离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怎一个凄惨了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对故乡思念的场景化,岂是眼下韩剧能比?! 漂泊,贯穿了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文化的始终,直至今天未灭。漂泊文化的背后,是对故土的不舍。 民族的漂泊,始于战乱。从秦皇汉武到成吉思汗、从康熙乾龙到辛亥革命、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无一不是民族追求独立的历史。 现代人的漂泊,缘于不甘的自我。如今,本地人的概念如同人民公社般,是落后与保守顽固的象征。年轻一代人的感觉,故乡是一团没有头绪的线。别处,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去往天堂的捷径。于我,是对故土的依恋。生活,在别处。不论在哪里,我都会保留故乡的传统,或许这是望眼欲穿归来去的唯一办法。 有人说,心中无岸,才会漂泊。 这样的漂泊,那是为了找寻一个可以停泊的岸。 那么,心中的岸到底是什么?是感觉中的故土?是漂泊的心境?是累了后回归的渴望? 无从回答。 心中有岸,才会漂泊。 这样的漂泊是有目的的自我追逐,因为总有一个被我作为岸的地方可以回归,那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漂泊显得高尚自如而责任。“能看得见结束的苦涩只是生活的插曲,真正的苦涩是你正在经历苦难而看不到苦难的结束。” 是的,有岸的漂泊是漫漫人生中一次短暂的远行;无岸的漂泊是迷失方向的风帆,心无靠处,无法停泊。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理应珍藏着一个“岸”,它会时刻召唤你,引领着我们。它可以是你、父母、妻女、是家园、是祖国、是我童年的老窝、也可以是破旧的儿时院墙和庇我风雨的老槐树, 是梦中的乐土与福祉,甚或是莫可名状的迢遥的远方。 有了它,漂泊不再疲惫。 有了它,与你的心构成我的爱! 【想你,成了我的习惯。才有了写的欲望,初衷是给你一些启迪的文章,却成了这篇“生活在别处”,实非愿望,却也是思想的表露,想来对你的成长也不无教诲。这篇东东文章,有点深,或许你还不能读懂并理解它。没有关系,收藏它,有一天,随着你知识的累积和阅历的丰富,你会懂它的,也就读懂了你的老爸。】 於深圳高新区TCL公寓一栋三单元501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