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中国目前的考试还算是一种公平且有效的挑选人才的方式,总比在其他配套制度缺失的条件下放开其他方面的考核要好一些。中国目前的“素质教育”并没有明确“素质”的内涵,在大环境一切向钱看的情况下,受产业驱动的“素质”会得到强化。尽管这产业可能是昙花一现的短视行为,却会扭曲一代人的教育。而且不仅使高等教育领域容易出现类似“中国人民大学招生腐败”一类的事件,义务教育阶段也会如此。
这件事还有更重要的一面,那就是稀缺的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这一学期我有一门课,课程花了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时间讨论怎么考核“教育质量”的问题,学期结束,大家各怀心事,没有一个答案。
大体上,我自己认为要区分不同的教育目的。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里,教育考核多样化(或称素质教育)之后,教出来的学生都能有一份工作,活得体面,那么考核的方式多元化的问题并不大。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里,考核方式多元化造成贫苦人家的孩子因为无力支撑素质教育,而被进一步边缘化,社会层级之间的流动也无法通过教育来实现,那么就要问一问搞素质教育是不是对路了。
我自己当然是考试体系的受益者,作为一个从岛上出来的贫苦孩子,自小体弱也没其他什么长处,除了一头扎进考试,通过高等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其他改变命运的办法少之又少。恢复高考以来,通过这一途径改变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数以千万计。我认为中国的义务教育除了思想品德课程教得差,其他的还真是所剩不多的优良传统。包括邓飞微博提到的题目。
也许中国的家长还没有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自主意识并没有那么强。此时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游戏或者其他娱乐项目的吸引力一定超过学习,这才需要有学校和老师。但有了学校和老师并不够,即便有同学之间在学业上的追逐,也还是不够。教育还需要负责任的家长。
最后我有两条给家长的建议:一是多陪孩子;二是多陪孩子做作业。你不一定要懂那个题目,你的出现可以是长辈应有的角色,那就是不停在旁边鼓励,说“你行的,你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