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史上最猛IPO会不会打垮A股

时间:2014-01-0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许一力 点击:

     暴跌似乎又来了,当然这源于政府送给“最辛苦投资者们”的一个礼物——重启IPO。


     也许十二月底,在首批5只新股招股说明书见光时,市场对于一月底的50家首批IPO放行的概念还略显犹豫。这几天随着后续几个招股书的集中发布, 单周达到“八连发”的频率,在A股历史上已经非常罕见了。就在市场各方还在忙于研究即将在本周先后发行的八只新股、制定打新策略时,1月5日晚间多家公司同时披露招股书,让投资者开始有点应接不暇。也就是说本周“8连发”之后,还有18家公司将在下周发行。这已经毫无悬念的超越了2012年3月,单周10只新股发行的纪录。

     发行频率已经是创纪录了,要这么算来,已经披露发行计划,将在本月发行的公司数量已经达到26家。证监会之前说过1月份将有50家公司陆续上市,看来不是虚的。当然股票市场也对政府重启IPO给出了它的态度,周一市场毫无抵抗的暴跌。

     很多人都说,新的创纪录IPO开闸,将会压垮股市。

     我更愿意相信这句话是对的! A股历史上屡次IPO重启后,在前6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累积收益率均值基本为负。从以往经验看,在市场环境整体欠佳的情况下,IPO高位运行往往给行情形成重压;比如2012年3月新股10连发后,大盘即大幅下挫,半个月内的跌幅一度逼近10%。

     密集IPO重启后的暴跌,是一个惯性动作。所以类似于周一这样的暴跌,一点都没有什么可值得惊讶,这只是股民的一种过往心理反应。我们不该去思考会不会暴跌,会不会暴跌到2000点以下,我们该思考的是,这次IPO重启与之前的本质不同之处。

必须要有两个认识:

     第一个认识:以后就没有IPO重不重启这个说法了,IPO逐渐向注册制改革,政府也没有权力通过停止或重启IPO来调节股市了。IPO的数量完全取决于市场,以后的IPO频率可能会长期保持高频。从近期的情况来看,蜂拥而至的IPO大潮或远远超出市场预期。我们来看,目前正在排队等待上市的有700家企业,融资规模很可能要超过万亿元。根据第一批获得批文的企业来看,起码这700家企业不可能一下子涌上市来。从国内研究机构的普遍预测情况来看,2014年A股至少会有超过300家新股上市,融资规模很可能将达到2500亿的历史新高。

      第二个认识:IPO已经彻底改革了,既然IPO制度跟美国逐渐接轨,那么我们对IPO的认识,比如对股市行情的影响也要跟美国接轨。本次IPO重启是在证监会本着市场化、法制化的宗旨重磅推出一系列发行改革措施的大背景下进行的,IPO的目标就是要市场化,向注册制推进。注册制的情况下,任何企业都有资格上市融资,但是就看投资者买不买你股票,你上市融资发售股票,如果投资者不买或者买的不够,那就没有成功。但是投资者争相购买,那么你就融资成功。所以,在美国,投资者要花费更多的功夫来了解即将发售股票的公司,但是这样上市成功公司的股票价格会更符合公司的内在价值,意识是不会低估太多,也不会高估太多,并且企业内部问题也不大,所以美国高管不会套现。美国不存在什么IPO重不重启对股市行情的冲击问题。

     反观中国以往的审核制,证监会无形中被赋予了对新股发行质量把关的责任,使广大中小投资者误认为新股都有监管层的背书,而人为抬高新股的平均发行价格、市盈率水平,使得新股“三高”得不到根治。

     我们必须要重新认识这次的IPO,它跟以往完全不同,对股市行情的影响,也应该要提高到另外一种高度。或许,短期内的行情还是或多或少受到点资金面的影响,暴跌可以理解,毕竟短期内整个股市的资金说是固定的,并且大家还是抱着老式的看法。

     但从中长期来说,对M2突破100万亿流动性极度充裕的中国来说,不缺资金,缺的是进入股市的资金。我们可以依稀回味07年大牛市的场景,能感觉到股市外侧的资金充裕,但08过后,这些大资金突然集体消失了一般。既然07年时,已有如此的流动性感受,更别说现在,07年到现在,M2已经从40万亿增长到了超过100万亿。

     事实是,资金永远不缺,缺的是一个真正能吸引资金进入股市的信心。这种信心应该来自于正确的制度改革。

     从这一年来看,在改革力度上,肖钢甚至比郭树清的“去权力化”更彻底,他推动的一系列深层次的改革——向注册制过渡,新三板扩容落地,多层次资本市场顶层设计框架完成,《证券法》修法获得实质性进展,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出台,IPO开闸——动了整个证券期货市场,包括证监会自己内部人的奶酪。首当其冲的是逐步废除证监会最大的权力——IPO审核制。

     这或者是他作为一个外来者更容易推动改革而不会受原有利益牵绊的好处。在外界看来,肖钢擅于借力,能够以柔克刚,是懂政治的改革者。2013年,是国务院直接针对资本市场发展有关问题下发文件数量最多的一年。很显然,有了国务院层面的最高指示,一方面是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证监会做事儿也更容易一些。当然,也是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背景。

     从各方的反馈来看,这一年来,证监会的做事更频繁了。起码在我们看来,证监会开始以“宽进严管、加强执法”作为监管转型:全面部署稽查执法工作、新增600名执法人员、快速查办大案要案。一年来,严打内幕交易、惩治欺诈发行、实行史上最严厉的IPO财务核查、重典治市令违规者胆寒。也留下了多个经典案例,如万福生科案中,对造假上市公司及其中介机构的处罚;在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中,对光大证券及相关涉事人员的处罚严厉程度不仅前所未有,而且,从事件发生到公布结果,只花了两个星期,可谓行动神速。2013年1到12月,证监会各项主要执法数据远超2012年,启动调查案件数量同比增长25%,移送案件同比增长70%。

     我认为唯一比较遗憾的是,就拿这次的IPO来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是持续推进的,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并不是一蹴而就,还需要等待相关法律确认。此外,退市机制也缺乏,这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没有退市机制的约束,就缺乏一种自我监督的长效机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