伎与妓,这不是一个香艳的话题,而是关于人性的寻问。
为什么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
为女性作传,尤其是为妓女作传,中国文化史上除了陈寅恪别无他人。或者可以认为,陈寅恪意在透彻人性,从最卑微处阐发最深刻的人性真谛,以此说明钱谦益一代仕文化的特性,以此说明与明末顾炎武相同的主题"亡天下"即亡文化。
写了三篇关于苏小小、李师师、梁红玉等古代妓者的文章,目的在于进入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的内心境界,进而得以介入钱谦益一代仕文化及其沉沦的感觉。中国现代的社会大变革,启蒙于宋理学,兴起于明学社,经过二百多年满清亡天下的统治,再起于清末如义宁陈氏的奋发。
何为世运之枢轴?一百多年来,在文化上最重要的命题就是中、西文化的融合。在这个命题面前,无论是以坚持儒家传统的小国学,还是以中国各民族的儒、佛、伊斯兰文化组合的大国学,都相形见绌。这是一个发展或者是固守的问题,它的争论必然反映出、也影响了我们民族命运的波折。
义宁陈氏--陈寅恪及其父、祖的生命中内涵着一个变革时代的信息,而他们事业的主题,无论是变革维新还是独立思考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都表现了中国文化与学术进步的方向,也就是中国命运的走向。
这一切似乎与妓者话题无关,但是当我们明白,无论是古代中国以家庭模式演化为国家模式,还是近代西方冲破中世纪的神棍专制而进入民主国家的构建,都建立于一个构成社会的最本源的因素,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或者说没有彼此的亲爱就没有社会。于是妓者话题就不是一个缺乏意义的话题了,甚至是最为本源的问题。
一、人性的放纵:
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中国社会理论的指导者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妓者的观点,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值得奇怪,如果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点是物,唯物史观的即建立于物--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物的形态之上。
远古的殷人是契母简狄呑食鸟卵而产生的(《诗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远古的周人是邰女姜嫄踩上天帝的足迹而产生的,以后来的中国礼教言都是荒唐的,迹近于妓;古代的巴比伦人却因为无规则的**而毁灭了自己,是乱伦的代价。这也许是最早的人性的放纵。
一切都在随从"物"形态的变化而处于变化中,于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这样描述人性放纵时代的特性--希腊雅典的特征--在西方历史中,迟于巴比伦时代:
"在雅典的全盛时期,则广泛盛行至少是受国家保护的卖淫。希腊妇女那超群出众的品性,正是在这种卖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她们由于才智和艺术上的审美教养而高出于古代妇女的一般水平之上,正如斯巴达妇女由于性格刚烈而高出一般水平之上一样。"
马克思和恩格斯客观地描述了这一时期希腊人相爱的特点,是以肯定的性的语言来评论的,他们说:
"要成为妇人,必须先成为淫游女,这是对雅典家庭的最严厉的判决。"
"是受古人尊崇并认为她们的言行是值得记载的举世无双的希腊妇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之二、家庭)
所谓"淫游女",比较规范的称谓即妓女。以自然社会为形究对象,研究社会以遵循自然法则,马克思与恩格斯自然不同于中国的卫道士的"非礼勿听"。启蒙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即爱情说,揭去人类种种自设的规定而返回人类社会最基础的观念本身,例如爱情--人与人彼此间近于动物性的眷恋;例如爱情的神圣,怎么都也真纯。
马克思与恩格斯更主要的是把此类种种绝对精神类的观念置于人类社会进程的不同阶段--决定于"物"的显现的发生,他们的观点裸露却也坦然,无须象后来的伪马克思主义者,总是企图利用"道袍"遮掩自己的丑鄙。
二、人性的规范:
"淫游女",虽然孕含人类社会形成的基因,但是它的混乱却也导致古巴比伦的灭亡,事实上大多数民族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于是一种规范应运而生了。例如"非礼勿听"句,该句见于《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符合礼教的话不能说,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符合礼教的事不能做,这是很重要的儒家思想。这里的礼最基本的概念是对乱伦的约束,因为孔子学说的家庭观的演变即孔子学说的社会观。这种观念企图建立在一个纯粹的基础之上,它不能不从"淫游女"走向"礼",后来更走向节烈。
这一个儒学观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它的需求是巨大的,直至于渗透到佛学中。中国高僧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于是有了一尊名为"三个智猴"的雕像:
它们中的一个把双手捂眼做惨不忍睹状;一个双手捂嘴做噤若寒蝉状;另一个双手却捂耳做置若罔闻状
"三个智猴"形象地说明了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其意在警戒人们:"若要洁身,首先要远离邪恶"。
作为孔子学说的构成,这些规定并没有错误,是一类保障生命得以延续的主张,是保证社会得以稳定的主张。
孔子是在春秋末期社会混乱,民生不保的情况下提出这类主张的,希望人人自重而返回社会的安宁。后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孔子这一观点的发展,也是针对唐末与五代的混乱而寄希望于社会的自我约束。
把马、恩的"淫游女"论与孔、朱的"礼"论理论作比较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时代,前者是一类本初景象,后者是一类矫枉的规定,正是有了本初的混乱才有结束混乱的规定。
不幸的是,人类史上大部分的规定都是暂时的,当这些规定成为神棍或统治者奴役社会的理由的时候,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只是在维持特权阶层的利益,而社会大众只能在种种约束下忍耐于外加的剥削压迫,这些规定的寿命也就终结了。
这些规定终结的特征表现,最早也就出现人的本能的层面上,即从性的角度发动对于约束的否定。西方社会的爱情观是一类突破,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影响之深远与广大,其原因就在于反映了这时期的社会观念。发生在中国明代的钱谦益和柳如是的爱情也同样是在冲击旧有的规定,这种冲击比同时期的莎士比亚的观念更猛烈,更为广阔。
推翻先前的种种规定,从人性--人类的本质特性出发重新界定人类社会全新的概念,是唯物史观所企图阐述的过程。
四、人性的解放:
柳如是的意义在于展示一个新社会的观念。
把柳如是与关盼盼作一个比较,唐与明之间的中国人性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关盼盼是一个圈养的家妓,柳如是却是秦淮河边的一个名妓;
关盼盼囿于礼教的束缚,无论是自我封闭或是自杀,都是一类悲剧;柳如是却能够有种种抉择,甚至进入中国的变局,让自己投身于民族命运的搏击。
如同柳如是的是一个大的群体,至少包括"秦淮八艳"的董小宛、顾媚、李香君、卞玉京、陈圆圆、寇白门等名重天下的歌舞妓。
秦淮八艳之一的卞玉京是一个一落笔尽十余纸,袅娜风枝尤画兰的才女,虽然沦落风尘,却也抛弃了礼教,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卞玉京与著名诗人吴伟业的爱情是一段佳话。崇祯十四年春,吴伟业见到卞玉京,为其高雅不俗的谈吐和忧郁的气质所倾倒,二人交往频繁,感情渐深。卞玉京勇敢地表露自己的爱情,可惜遭遇崇祯金陵选妃,吴伟业凄然离去。二年后,卞玉京拒绝了一诸侯的求婚,乞身下发,出家为女道士,长斋绣佛 ,后来虽然与吴伟业再见,但是卞玉京自度尘縁已尽,弦索冷无声,终隐居惠山。
分别时,吴伟业送卞玉京至一百多里外的苏州横塘,有词《临江仙-逢旧》:
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依然绰约掌中轻。灯前才一笑,偷解砑罗裙。
薄幸萧郎憔悴甚,此生终负卿卿,姑苏城上月黄昏。绿窗人去住,红粉泪纵横。
在这月上黄昏的时候,千里相送终需一别,吴伟业感觉到的是灵魂的颤栗。
吴伟业因此写下李商隐式的爱情诗《琴河感旧》:
白门杨柳好藏鸦,谁道扁舟荡桨斜。金屋云深吾谷树,玉杯春暖尚湖花。见来学避低团扇,近处疑嗔响钿车。却悔石城吹笛夜,青骢容易别卢家。
油壁迎来是旧游,尊前不肯背花愁。缘知薄幸逢应恨,恰便多情唤却羞。故向闲人偷玉箸,浪传好语到银钩。五陵年少侬归去,隔断红墙十二楼。
休将消息恨层城,犹有罗敷未嫁情。车过卷帘劳怅望,梦来携袖费逢迎。青山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记得横塘秋夜好,玉钗恩重是前生。
长向车风问画兰,玉人微叹倚阑杆。乍抛锦瑟描难就,小叠琼笺墨未干。弱叶懒舒添午倦,嫩芽娇染怯春寒。书成粉箑凭谁寄,多恐萧郎不忍看。
无论是"五陵年少侬归去,隔断红墙十二楼。"还是"记得横塘秋夜好,玉钗恩重是前生。"吴伟业感觉到的是爱的刻骨铭心。
吴伟业与卞玉京的爱情是一类心灵型的交结,相类于李商隐与宋华阳爱情。虽然亡天下之后的中国,人性泯灭,甚至影响到现代,但是我们能够从之前诗人的诗词中真实感觉到中国人本来也有的丰富的情感,也有的相亲相爱的人性。
顾眉生和寇白门的情感经历又有不同的特色:
秦淮八艳之一顾眉生有侠骨芳心之评,她嫁于"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为妾,凡有客求龚诗书画时,皆由顾媚代笔,顾声名才气愈盛。顾氏曾多次利用龚的政治地位,为抗清志士慷慨解囊。又曾经从清兵的搜捕之下救出抗清名仕阎尔梅,袁枚赞之曰:"礼贤爱士,侠内峻嶒"。病逝日,吊丧的车辆有数百乘,不下丈夫。
秦淮八艳之一寇白门是一个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奇女子。崇祯十五年,寇白门嫁于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1645年清军南下,朱国弼投降,却又被清廷软禁,朱氏欲出卖寇白门等歌姬以求赎身,白门对朱云:"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归返金陵后寇氏在旧院姊妹帮助下筹集了2万银子将朱国弼赎释。朱氏想重圆好梦,但被寇氏拒绝,她说:"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豪迈志气令须眉汗颜。文坛祭酒钱谦益作《寇白门》诗:
"寇家姊妹总芳菲,十八年来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红泪一沾衣。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
李香君因孔尚任的《桃花扇》而成名,陈圆圆却是因为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圆圆曲》)而成名了。秦淮河畔的高级歌舞妓们都在历史的风云中展现人性的的高尚,唯柳如是独立于潮流之中,卓然有砥石之能。
看柳如是的爱情观,文化观与生命观,不能不承认她是一代奇女子,不能不因此看到中国人性中灿烂的一面。柳如是名是,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柳如是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五十年,因家贫妙龄入章台,易名柳隐。长成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中录有柳如是的《春日我闻室》一诗,敬佩其文学和艺术才华;陈寅恪读柳如是诗词自称有"亦有瞠目结舌 "之感
柳如是的爱国情怀令后人有伪名儒不如真名妓之叹。在她20余岁时,嫁给东林领袖钱谦益,清军南下,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柳氏却"奋身欲沉池水中"。钱谦益降清后,企图以文史终其一身,但是满猷大肆篡改中国历史,又岂能相容,钱谦益先是称病辞归,后又遭案件株连,幸亏柳如是全力营救出狱。
钱谦益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瞿式耜的老师,爱国之志深沉,而柳如是却是激昂热烈的女中豪杰,夫妻俩毁家纾难,尽力资助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抗清义军,柳如是甚至亲至军营劳军。
最值得关注的是,柳如是的爱情观所展现的中国人的人性,有一种飞扬,有一种磅礴。在柳如是的爱情观前,封建礼教弃如敞履;柳如是所张扬的人性,尤如乌云中闪射的电光石火。柳如是的人性把后来统治中国的满清文化映照得如此萎琐,她的人格的独立特性又让陈寅恪类的仕大夫钦佩有加。
柳如是的情感世界极其丰富。有如其他风尘女子一样,柳如是的身世浸满了苦难,她幼年被卖给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十四岁被卖给吴江故相周道登的母亲,再为周道登收为妾,后来却遭诬陷重回娼门。
从此柳如是即把礼教种种踩在她的一双小脚下。她性情刚烈,为人豪爽,颇有男子风范;她常穿儒服,与相识抱拳为礼,称兄道弟,招摇过市;她天生聪慧,底蕴深厚,"分题步韵,顷刻立就;使事谐对,老宿不如";她甚至能够与男人们比诗斗酒,在花柳从中佯狂出世,不弱于种种品牌的名星高手。
柳如是归宿于钱谦益,演绎出许多故事,可贵的是他们之间真诚的相爱。
柳如是于二十三岁时主动追求年过花甲的钱谦益。她的追求方式是如此大胆无忌。崇祯十三年十一月,柳如是轻舟简装突然出现在钱谦益的半野堂,幅巾弓鞋男子服,神情洒落林下风,其实让生性通达旷放的钱谦益大吃一惊。可贵的是钱谦益有通儒的品性,对柳如是的大胆简洁非常欣赏,更喜出望外。
和柳如是成婚,钱谦益以致仕大员,社会名流成份,居然以迎取良家女子的方式行事,"行结郦礼于芙蓉舫中,箫鼓遏云,兰麝袭岸,齐牢合陛,九十其仪。"夫妻俩蔑视习俗的作法让腐儒们激愤,谴责以"亵朝廷之名器,伤士大夫之传统",围观的好事者更是拣砖取瓦掷打彩船,而旁若无人的钱谦益却在舱中"吮毫濡墨,笑对镜台,赋催妆诗自如: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面对爱人妆扮的钱谦益在爱情中勃发出诗情,《咏同心兰四绝句》大约没有几个人写得出来,除了才情更重要的是内心情感。钱、柳与现代那些无病呻吟的情歌王子不可同日而语,并非只是后者文墨不通。
半野堂气象幽深,松涛如涌,花草如绵;而山泉激湍,落红飘流,轻响有韵。柳如是半野堂的女主人,老少恋人留连"湘帘檀几,煮沉水,斗旗枪,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伪,间以调谑。"温馨的家庭生活固然令人向往,而平和的人性也点缀了人间的幸福。
这是一对豪放不羁的情侣,日夕"红妆画舫,畏东寺之繁华;蓬径席场,傍西丘而至止。"潇洒在"竹户萧闲,清阴寂历。白云残雪,映人面而不分;兰气梅香,与清言而无别。"更与朋友们"谈谐间作,献酬不烦。染翰论文,重翦两窗之烛;张灯促席,共开北海之尊。"(《东山酬和集序》)
梦一样的爱情让钱谦益感觉到生命的迟暮:
罨画山城画舫开,春人春日探春来。帘前宿晕犹眠柳,镜里新妆欲笑梅。
花信早随簪鬓发,岁华馀逐荡舟回。绿尊红烛残年事,传语东风莫漫催。(《迎春日偕河东君泛舟东郊作》)
而沐浴于爱情中的柳如是报以"春风舞袖"的娇柔:
珠帘从此不须开,又是兰田梦景来。画舫欲移先傍柳,游衫才拂已惊梅。
东郊金弹行相逐,南陌琼辀度几回。最是新诗如玉琯,春风舞袖一时催。(《次韵》)
柳如是有一份乐观,又有一分珍重: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顏独自看。珍重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阑。(《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
钱谦益似乎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毕竟爱情是青春的光华:
芳颜淑景思漫漫,南国何人更倚阑。已借铅华催曙色,更裁红碧助春盘。
早梅半面留残腊,新柳全身耐晓寒。从此风光长九十,莫将花月等闲看。(《河东春日诗有梦里愁端之句怜其作憔悴主语聊广其意》)
二人相互应答,如同春树间的黄鹂。
钱谦益:万条绰约和腰瘦,数朵芳华约鬢来。最是春人爱春节,咏花攀树故徘徊。
柳如是:丝氏偏待春风惜,香暗真疑夜月来。又是度江花寂寂,酒旗歌板首频回。
钱谦益:寒轻人面如春浅,曲转箫声并月圆。明日吴城传好事,千门谁不避芳妍。
柳如是:五蕊禁春如我瘦,银缸当夕为君圆。新诗秾艳催桃李,行雨流风莫妒妍。
钱谦益:梅蕊放春何处好,烛花如月向人圓。新诗恰似初杨柳,邀勒东风与斗妍。
在封建中国,所谓爱情常常是悲剧,如李商隐与宋华阳,吴伟业与卞玉京等等,能够象钱谦益与柳如是式的鸳鸯和鸣的确实很少。后来一些志气高扬的懦夫们总企图拆开这一对神仙眷属,不免眛于人性。费孝通先生对郁达夫评价很高,认为"郁达夫写的东西是有人性的。" 费孝通先生的见解就在穿透世俗中的种种主义,而回到人性本身,这也是读柳如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读其诗集,爱情中的钱柳过的是神仙生活。这种生活的前提是冲破种种世俗的界限,摆脱人性的层层封锁。柳如是既嫁,依旧无拘无束,她和钱谦益的朋友们比酒作乐,酩酊大醉之时"咳吐千钟倒玉舟",太白遗风如此,闺阁风范何必;朋友们称赞"佳人那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其诗如:
舞燕惊鸿见欲愁,书签笔格晚妆楼。开颜四座回银烛,咳吐千钟倒玉舟。
七字诗成才举手,一声曲误又回头。佳人那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东山酬和集卷》半野堂燕集次牧翁韵奉赠我闻居士 徐锡胤 )
更是令时人惊诧的是钱谦益常常委讬柳如是代为外出拜客,于是柳如是坦坦然穿上男人的服装,周旋于男人的世界,"竟日盘桓,牧翁殊不芥蒂。尝曰:此吾高弟,亦良记室也。"
四、曾经有过的人性解放:
柳如是是个梦,对于她自己而言是个梦,对于中国社会来说也是个梦。柳如是与钱谦益唱和:
钱谦益唱:
陌上花开正掩扉,茸城草绿雉媒肥。狂夫不合堂堂去,小妇翻歌缓缓归。
陌上花开燕子飞,柳条初扑麹尘衣。请看石镜明明在,忍撇妆台缓缓归?
陌上花开音信稀,暗将红泪裹春衣。花开容易纷纷落,春暖休教缓缓归。(《陌上花》)
柳如是和:
陌上花开照版扉,鸳湖水涨绿波肥。斑骓雪后迟迟去,油壁风前缓缓归。
陌上花开一片飞,还留片片点郎衣。云山好处亭亭去,风月佳时缓缓归。
陌上花开花信稀,楝花风暖飏罗衣。残花和梦垂垂谢,弱柳如人缓缓归。(《奉和陌上花》)
如泣如诉,如云如流,真是梦中的音响呵。
钱谦益去了,这一曲如梦如幻的爱情诗也结束了。一个月后,柳如是是用缕帛结项自尽的。
后人羡慕这一对神仙眷属,在虞山脚下柳如是墓也就成为一处景观。柳如是墓是由钱谦益门生王梦鼎、陈式等在营造在原拂水山庄秋水阁庭中的。嘉庆常熟县知县钱塘陈文述重修,建国后屡修。墓前石碑上镌刻"河东君之墓",1982年11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如是是一座孤坟,百步之外是钱谦益与原配夫人合葬墓。两个墓之间荡漾着一池碧波,有人说是柳氏心伤之泪。钱谦益的墓亭联是"遗民老似孤花在,陈迹闲随旧燕寻。"而柳如是的墓亭联是"浅深流水琴中听,远近青山画里看。"到底没有唱和的意境。
百步之遥在空间上是小距离,在人性上却是大距离,尤其是经过满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中国人性的创伤至今难以弥合。
其一云:人去也,人去鳯城西。細雨溼將紅褏意,新蕪深與翠眉低。蝴蝶最迷離。
其七云:人去也,人去碧梧阴。未信赚人肠断曲,却疑误我字同心。幽怨不须寻。
其八云:人去也,人去小棠棃。強起落花還瑟瑟,別時紅淚有些些。門外柳相依。
其十七云:人何在,人在雨煙湖。篙水月明春膩滑,舵樓風満睡香多。楊柳落微波。
其十八云:人何在,人在玉階行。不是情癡還慾住,未曾憐處却多心。應是怕情深。(河東君《夢江南 懷人》二十首)
二十首选其五,找"人"是很难的,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也是在找"人"。易中天说不要学陈寅恪,说得也是,于是就在这里读"人"。
壶公评论写于09-08-01 于麒麟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