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我是歌手》应如何走过自身的瓶颈期?

时间:2016-03-0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新喜 点击:
《我是歌手》应如何走过自身的瓶颈期?

我是歌手播到第四季,从话题量与身边朋友的关注度上看,这档节目在人气上在显示出疲态。有网友感叹,《歌手4》除了开播当晚以及张信哲抱病出场的《信仰》带来了小规模刷屏外,就再少有人谈论了,《歌手4》在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社交平台的话题也不多,相对“寂寥”的场面,对于这个曾经创造过现象级热潮的节目来说有点不太正常。业内人士也在感叹,我是歌手越来越不好看了。从《歌手4》首播收视率来看,我是歌手4首期节目全国网收视率1.0%,收视份额6.26%,较《我是歌手3》首播出现下滑,很明显,总体几期综合来看,它的收视率依然不错,但却在社交媒体与互联网渠道的话题性与热度上明显让人们缺乏感知了。某种程度上说,我是歌手逐渐走到了一个瓶颈期。
 
笔者习惯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待这款相对比较经典的引进类节目,首先我们不能否我是歌手作为一款优秀的产品的事实,笔者曾点评过,在《中国好声音》吸引够足够风头时,湖南卫视却迅速敏捷的推出一款同样是彰显实力的歌唱类节目《我是歌手》,而且通过到位的营销宣传、歌手唱功实力、品牌包装与噱头,灯光、舞美与音效凸显了专业功底,成功实现卡位。芒果台也通过制造一种让观众与导师均参与到技巧、声线、情绪感染力的品评,并拉升用户对于综艺选秀类节目的品味,拔高了歌唱选秀类节目的标准。无论是音响、舞美、制作团队、实力歌手全部到位,灯光、音效师、配乐等均为一流,节目的赛制有一定的观赏性与看点。目前收视率依然不低,在第四季我是歌手张信哲作为首位补位歌手出场之时,这位承载了一代人青春与回忆的情歌王子抱病出场一首《信仰》让《我是歌手4》收视率首次突破2,达到了2.271,位居同时段节目第一。
 
 
 
《我是歌手4》对赛制也在快速迭代,它相对保持了一定的焦虑与节奏尽量让节目有着小的突破与亮点来延缓用户的疲劳感,这一期从此前排位赛改成了抢位赛,第一期就有人面临淘汰,提前竞争白热化让竞赛气氛与观众更为紧张,使得节目尽量更有悬念更值得期待。另外,是首发歌手数量首次增加至8人。选手语种也更丰富,涵盖国语、粤语、蒙古语、韩语四种语言。《我是歌手4》首发阵容中首次出现国外歌手,虽然第三季也有韩国歌手郑淳元来参赛,不过加入的时间并非首发,而是在第一季帮唱、第三季补位时才出现,这一季则首次将韩国歌手黄致列加入首发行列。但这些迭代与改变更多是无关痛痒,没有更好的打到用户的痛点。
 
 
 
而用户对待这款节目的痛点即用户最核心的诉求与需求点则是内容。但目前《我是歌手》的优质内容的产生机制存在不合理的一面。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歌唱类节目,观众核心的诉求是源源不断的可供单曲循环的经典曲目的产生,包括有情怀,怀旧、动人的,感人的,歌手的唱法与编曲更创新的歌曲等等,总之目的是激发用户共鸣,打造流传度高的爆款。可以说无论是此前林志炫的《没离开过》、邓紫棋的《泡沫》等这类爆款曲目的产生,更多的是偶然性而不是一种必然性,而《我是歌手》赛制最大的缺憾就在这里,歌手选歌有主观性,而这种主观性可能使得观众缺乏共鸣,爆款的产生、能否激发用户共鸣,这些都只能靠运气。而歌曲的冷门会弃掉“小白”用户的情感基础,比如有媒体爆料,徐佳莹此前在Facebook透露:“(节目)规定不能唱自己的歌。”但她也表示,正是透过这些选歌限制,才能客观检视自己的音域和声线,整个过程让她吸收不少营养。在笔者看来,这种赛制规定,从节目的专业性上来看,可能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从传播性来讲,却并不适用,因为观众更想听到更多动人的曲目,而并非去一味品评歌手的唱功与技巧。
 
 
 
从这一季来看,《我是歌手4》有一张好牌就是张信哲,张信哲的《信仰》让许多人落泪感动,就在于它承载的厚重的怀旧情感,然而,我是歌手的赛制可能限制了张信哲在后续选歌上的发挥,张信哲本可以带来许多原创经典曲目,产生一场场集体怀旧与共鸣,但赛制却压制了这样的节目效果。所以,如果可从用户需求角度来迭代赛制,比如针对特定歌手,将更多的选歌自主权交给在场观众与社交媒体的观众,这样无疑会引发更多互动与社交媒体的话题狂潮,推动节目产生更多看点,用互联网词汇来说,就是用户参与感。但很遗憾,我是歌手目前的赛制决定它会在现阶段会产生内容瓶颈。
 
前面提到在第四季我是歌手张信哲作为首位补位歌手出场之时收视率首次突破2,然而,《我是歌手》的短板也在这里,它后续也很难再挖掘类似张信哲这类天王级的歌手参赛。记得在某一期节目的时候,洪涛老师对信说了句:之前约了你很多次上我是歌手这个节目,为什么一直不来?当时信很坦诚,就是怕啊,压力蛮大。毕竟,作为成名成家的歌手,相对会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因此,我是歌手的短板就在于如何挖掘更多的优秀的歌手资源,让一线成名成家的大腕歌手都能愿意放下身段来参赛,因为歌手资源的枯竭会直接导致节目的后劲不足,吸引力不够。比如有业内人士指出,一季14期,一年一季,意味着一年至少邀请14位歌手来补位,华语市场目前一年能够培养出几位有演唱实力的歌手呢?我记得有业内人士这样说过:做好一个产品经理,考虑的不仅是功能交互与页面设计本身,而是对长期规划与现实资源之间永远存在矛盾的协调能力。
 
这种互联网产品思维对应到我是歌手,亦然成立。它至今无法邀请到王菲、张学友、陈奕迅等天王级别的歌手参赛,这些大腕级别的歌手的现场表演竞技恰恰也是观众对节目最大的期待,而湖南卫视显然有在这方面有做出过努力,比如对成名歌手的三番四次的邀请,但很显然,许多一线大腕不是你想让他(她)来,他们就来,它们首先会考虑一下,可以想象很多歌手一开始也是拒绝的。因为这些歌手也有自己的包袱:如果稍一不慎,暴露了自身在声线与演绎上的局限性,是否会让自身笼遭着光环的身份与品牌瞬间跌落神坛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