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位于中国广东的「樱奥水槽铸造厂」看起来并不像一家高科技工厂。入口处的工厂指示牌已然褪色,车间里布满油污和尘土的地板满是斑驳,一层厚厚的金属粉末——不锈钢磨光环节的副产品——阻塞了空气。当工人推着手推车经过工厂路面时会伴随着巨大的咣铛声,在这个如洞穴般空旷的棚式建筑里引发阵阵回响。
广东,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引擎,去年出口额达6150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4。在樱奥所在地区,工人的标准工资大约是每月4千人民币。根据樱奥的副经理 Chen Conghan 的介绍,他们制造的水槽销往欧洲和美国,成为家庭厨房的选择,公司支付的工人酬劳是平均工资的两倍,因为工厂的条件状况不让人满意。因此,四年前,公司开始购买机器替代越来越贵的人工。
如今,九台机器人能够完成相当于 140 名全职工人的工作量。机械臂在一堆水槽中选出几个,然后抛光至闪闪发光,再将抛光后的水槽放到一个自动推车中,自动推车会将它们带到一个与电脑相连的摄像头跟前,接受最后的质检。
公司每天出口 1,500 只水槽,花费在机器人上的成本超过了 300 万美元。Chen 表示:「这些机器比人工更便宜、更精准,也更可靠。机器人从来没有搞砸过一整批产品,我期待未来能用机器取代更多的工人。」
环中国南海岸线制造产业带,有数千家类似 Chen 这样的工厂,他们正在向自动化转型,这场由中国政府支持、机器人驱动的工业革命,在全世界从未有过先例。2013 年以来,中国每年购买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包括高科技制造业巨头德国、日本和韩国。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一个工业游说组织)预测,2016 年年底,中国将会赶超日本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运行者。中国的颠覆性创新步伐「从机器人历史上看,独一无二。」IFR(位于德国——世界领先工业机器人制造的故乡)秘书长 Gudrun Litzenberger 说。
中国的技术转型依然长路漫漫——在中国,平均每 1 万名制造业工人对应着 36 个机器人,而德国的这个数字是 292;日本是 314 ,韩国是 478 。但是,中国已经正在改变全球制造业的面貌。在这一过程中,业出现了一些更加广泛的问题:新兴经济还能寄望于传统老路(也就是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迈向繁荣的传统之路)吗?机器人会胜任许多曾让数亿人摆脱贫困的工作岗位吗?
2
中国在工业机器人上不惜挥金如土,这也是因为面临着紧迫的经济问题。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开放了对外贸易,本土庞大且廉价的劳动力帮助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劳动力从农村迁移至城市,经济飞速增长让数亿中国人脱离贫困。但是,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和老龄化人口也让劳动力薪酬上涨,影响了中国的竞争优势。去年,中国处在工作年龄人口为 10 亿,预计这个数字将在 2030 年下降到 9.6 亿,2050 年会降到8亿 。
近些年,中国决策者一直在推广自动化,把它作为一种弥合劳动力鸿沟的办法。他们已经承诺给予丰厚的补助——由地方政府发放——让中国公司使用和建造机器人之路更为平坦。2014 年,***主席提到「机器人革命」,这项革命首先会变革中国,然后改变世界。「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在中科院的一次演讲中说到,「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由于工业机器人价格锐降和功能的稳步提升,不仅在中国,全世界范围内的机器人都在加快前进步伐。波士顿咨询预测,接下来十年,工业机器人及支持软件的价格将下降 20% ,而性能每年会提升 5% 。
Liu Hui ,一位 40 岁左右的创业者,正在最大限度的利用中国机器人市场的繁荣。2001 年,他在佛山开了第一家工厂,生产山寨电风扇。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开始为中国家电品牌厂家提供配件。2012 年,他瞅准了一个正在成长的市场——进入了新兴的机器人世界。如今,Liu 从供应商(比如 ABB )进口机械臂,然后将它们卖给国内制造商,帮助这些制造商将机器人整合进生产线。这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他的大部分客户都是零部件制造商,为大型中国家电品牌(美的、格兰仕等)提供马达及其他配件。
E-Deodar: 编程后的机械手臂在完成重复性工作
去年的业务扩展很快,以至于 Liu 的厂子里没有足够空间来放置组装中的机器。他不得不将价值 23,000 美元的 ABB 机器人的零部件存放在室外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他说:「情况正在迅速变化,劳动力成本每年都在涨,年轻人不想再像父母一代那样在生产线上工作,所以我们用机器来替代他们。」在很多地方,仍然能看到一成不变的工厂:成千上万的工人在长长的流水线上弓着腰在操作缝纫机或者为印刷电路板开槽。但这种制造方式正在被一副更加混搭的画面替代:半自动生产线,只在少数几个关键位置安排人类工作人员。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发展自己的机器人制造商。去年9月,宁波弘讯科技(Techmation),一家 A 股上市的塑料机械制造商,成立了一家名叫 E-Deodar 的子公司,制造比国际机器人巨头(ABB、德国库卡、日本 川崎)便宜 20%—30%的机器人。位于佛山的 E-Deodar 工厂有自己的咖啡厅、休闲区和开放的生产线,看起来更像是一家硅谷创业公司,而不是一家中国的工业制造商。公司 35 岁的技术总监 Zhang Honglei 说:「我们的国际竞争对手在制造机器人方面擅长,但他们的产品成本高,也不是很了解中国本土需求。」
今年,Zhang 计划生产 350 台有着显眼绿色的机器人,用于塑料加工工厂,售价在每台 1.4 万—1.8 万美元左右,他希望用三年时间达到每年 3000 台的产能。他说:「我们必须快速前进,因为自动化是一个规模化产业,规模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