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太子,你去了罢!"他一剑把太子劈成两半。
整个台上、台下,全体庆祝典礼上的人中,只有老法师自己知道这位才华盖世的太子,终久是不宜作国王的。老法师教了他六年,最后还是承认教育失败了。
太子尸身不倒,不流血,只自坛上慢慢升起,到了半空,合成一个打坐说法的姿势。大家望见他两手合十向四方膜拜。然后又俯身拜谢老师。隐隐地自空中传下他叹息又感激的声音。
老法师把剑放在力坛上自己也跪下来向飞升了的弟子祈祷。所有看见这奇迹的人,自太子的父母亲到台下的人民也都跪下来随着祈祷。成了佛的太子就慢慢升高,一直升到看不见了。
"善哉人子!善哉人子!"老法师像是歌诵着说。大家听见了,也就同声这样歌诵着。
附录三
学期作业报告
(节选自三毛《送你一匹马·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
指导老师:陈平 戏剧系二:宋平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为什么?
《人子》。因为有一阵子我看老庄的书(看哲学书便如打坐,没有上师在旁
指途,是很危险的事,切记。)看得入迷了,就很想像老庄一样,抛弃一切世俗的道德规范,通入山林,做个自由自在的人。(庄子老子仍然作书,可见没有抛弃"一切"。请再思老庄哲学真正的中心所在,抛与不抛之间仍有它的道理。请慢读老子《道德经》三次。细嚼"万物作焉而不辞"这句话。再说,"自由自在",四字的意思并不只在山林,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说法,其实便是"境由心造",不在于环境。请再体会。)可是,又觉得老是一个人,也不太受得了。(悟道之途尚远又近。回头是岸,聪明孩子也!)
第一次看《人子》,把它列为老庄一派的书,再看《人子》,觉得它是一本反老庄的书。(那个"再看"两字好。)因为里面的每一个故事的最后,都是在告诉我:活而为人,就只有在人群中找寻自己理想的答案。(请不要忘了去看看孔老夫子,很久没去拜望他了,是不是?)尤其是《鹞鹰》一篇,主人把鹰训练成一只完美的鹰,而最后将它放回天空。鹰的完美要在天空下的生活中才能显现得更充满生命力,我想人也一样。(你"想",尚没有肯定吗?也好,再去想想。")书中人的主角几乎都是在老了之后,才发觉自己追求的目标就在自己身边。(还好没有死了才晓得,只是老了才晓得,仍然来得及朝闻道,夕死可也。)我想我用不着把自己的一生去做书本中这个试验,所以我回来了。("来去都在冥想中,并不付诸行动,当然来去自如了,倒也简单方便。)然后,我发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真的是要在人群中,因为我感到当我做的时候,不但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意万苍生皆我身之理也)。(《人子》的作者,老师固然知道是鹿桥先生,可是报告中写出作者来,比较更周全。你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和由书中得来的人生体验,都是可贵的,但分析本书的话可以再多写二十字,就更好了。)
(下略)
附录四
未央歌
黄舒骏
当大余吻上宝笙的唇边 我总算了了一椿心愿
只是不知道小童的另一个秘密 是否就是蔺燕梅
在未央歌的催眠声中 多少人为它魂萦梦牵
在寂寞苦闷的十七岁 经营一点小小的甜美
我的朋友我的同学 在不同时候流下同样的眼泪
心中想着朋友和书中人物间 究竟是谁比较像谁
那朵校园中的玫瑰 是否可能种在我眼前
在平凡无奇的人世间 给我一点温柔和喜悦
*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蔺燕梅 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童孝贤
你知道你在 你知道你在 你知道你在寻找一种永远
经过这几年的岁月 我几乎忘了曾有这样的甜美
突然听说小童在台湾的消息 我想起从前的一切
为何现在同样的诗篇 已无法触动我的心弦
也许那位永恒的女子 永远不会出现在我面前
我的弟弟我的妹妹 你们又再度流下同样的眼泪
喔!多么美好的感觉 告诉我你心爱的人是谁
多么盼望你们有一天 真的见到你的蔺燕梅
伍宝笙和童孝贤 为我唱完这未央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