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作品与前作相隔已十年,是和平前后哄动一时《延安的一月》。从作品言,作者用笔谨慎而忠实,在小处字里行间隐含褒贬,让读者可以体会。他写的虽不是历史,可得要个历史家的忠正与无私。他的长处不仅值得称道,还值得取法。从读者言,这个区域的人和事,正由于与中央隔离对峙,是国内年青人希望和忧虑的集中点,如今对国人关心诸事能一一叙述,作品成功可说是必然的。
《大公报》记者萧乾,算是中国记者从欧洲战场讨经验供给国人以消息的一人。他明白,重大事件有英美新闻处不惜工本的专电,和军事新闻影片,不用他操心。所以他写伦敦轰炸,就专写小事。如作水彩画,在设计和用色上都十分细心,使成为一幅明朗生动的速写。写英国人民在钢铁崩裂,房屋圮坍,生命存亡莫卜情景中,接收分定上各种挫折时,如何永远不失去其从容和幽默,不失去对战事好转的信心;写人性中的美德,与社会习惯所训练的责任;写对花草和猫犬的偏爱。即不幸到死亡,仿佛从死亡中也还可见出生机。这种通讯寄回中国不久,恰恰就是重庆昆明二市受日机疲劳轰炸最严重,而一切表现,也正是同盟国记者用钦佩和同情态度作报道时。看萧乾作品,更容易引起国人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可说是中国记者用抒情的笔,写海外战争报道配合国内需要最成功的一例。并且这只是个起点,作者作品给读者的印象更深刻的,还应当数随盟军进入欧陆的报道,完全打破了新闻的纪录。用一个诗人的笔来写经过战火焚烧后欧陆的城乡印象,才真是“特写”。虽说作品景物描绘多于事件叙事,抒情多于说理,已失去新闻叙事应有习惯,但迄今为止,我还不曾见有其他作者,能将“新闻叙事”和“文学抒情”结合得如此恰到好处,取得普遍而持久成功的。
但是从教育观点出发,来检查一下这部门作品成就时,个人却和国内许多青年读者有相同印象,对于徐盈先生近十年的贡献,表示敬意。从二十三年《国闻周报》时代,作者带调查性的游记见出一支笔和农村经济关连十分密切。但那时候报纸特写栏,正是“范长江时代”,注意这种有知识有见解游记的人并不多。抗战后,却载出了作者有关西南诸省及后方建设的种种报道,用区域特性作单位,由人事到土地,一一论述,写他的《西南纪游》人事禁忌多,虽畅所欲言,涉及其他问题时,又怕和对外有关,说多了或者反而会为敌伪利用。然而从教育后方年青读者意义说来,作者一支笔实已尽了最大努力。且处处隐见批评,尤其是属于政治经济上人事弱点,和工业技术上两难,从当事方面所报导和牢骚,都能归纳于叙述中,对普通读者为鼓励,对当事方面却具建议性和批判性。作者最应受推重的较近作品还是复员期间军调进行时写成的各篇章。
《烽火十城》和有关华北日人十年经营,国人接收一年即破坏殆尽的《华北工业》。前者写追随马歇尔飞来飞去于华北五省几个大据点上所见到的人物,所接触的人事,把握问题既准确,叙述复生动,可说是数十年来最有生命的一个叙事诗。不仅在当时有教育作用,于明日还有历史作用,文笔活泼而庄严。尤其是作者从叙述中有轻有重,所暗示政治上的失败,给读者的启发亦甚多。后一书的写作方法大不相同,多就各方面所得统计资料、报告,加以综合排比,更就个人眼目接触,来写这些工业单位前前后后如何由“存在”而“停顿”,由“有”而变“无”,在对照上更充分叙述某一方面的无知自私而贪得,形成的接收的失败,如何惨,如何无可补救!一切专门家和有良心的公民,活在这个悲剧环境中,都只有深刻痛苦和手足无措。如果“必读书”的制度还保存,除大学中学生外,还有指派地方官吏、军营将士和军校学生的可能,我想这个应当是本值得推荐的小书。因为让读者明白由于少数人只想从战争找结论,仅仅华北平津一个单位,即毁坏多少建设,影响到这个国家将来严重到什么程度!过去的事虽然已无法补救,未来是否尚可作些安排,凡事都还要看未来。不过这个作品的存在价值,与文学实不相干,虽然作者在文学创作多方面作过尝试,传记,小说,戏剧,电影剧本,都曾有成就,这个作品的好处,可说恰恰是缺少文学性却不失其永久性。虽如一个专题分析,却是用一个叙事方法引领读者进入本题。
从这四个人的工作表现,检查到新闻叙事的得失时,我们明白,即一个优秀特写作者,广泛的认识与人类的温情,都不能缺少。理想的叙事高手,还必需有一个专门家或学者的知识,以及一个诗人一个思想家的气质,再加上点宗教徒的热情和悲悯,来从事这个工作,十年八年才可望有新而持久的记录。人才如何从学习训练来培育,以我私见,国内大学新闻系的课程,或得重新设计设计了。因为这部门的工作,从报馆主持人来说,目前还看不出比社论见出抽象价值,比广告见出具体价值。但事实上容许寄托一些更新的希望于未来。
新闻系的主持人若具远见,把“业务管理”与“持笔作文”于第三年分组,使某一组学生给于文史修养,及哲学,美术,心理,社会等等课程分量加重,学习用笔也得作个长期训练应当是值得考虑的试验。若照目前制度和方式,可不大济事,不仅浪费了许多优秀人才,且把这部门工作可寄托的希望,也浪费了。
这件事现在说来,也许象是痴人说梦,和“现实”不大调和。因为即就特写作者本身言,是乐意用一个普通新闻从业员身分来推进工作,把个人渡入政界?还是打量来用笔作桥梁,渡入思想家领域?正因为此,更让我们对一群在大学学习正在生长的后来者,为增加他们对人类服务的热忱,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文笔有效率的应用,觉得还应当作点准备。不仅学校的课程待补充修正,即我们对于这种优秀记者的优秀成就,也得重新认识,估价,并寄托以较多希望,才是道理!
一九四八年二月
谈写游记
写游记象是件不太费力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小学生,总有机会在作文本子上留下点成绩。至于一个作家呢,只要他肯旅行,就自然有许多可写的事事物物搁在眼前。情形尽管是这样,好游记可不怎么多。编选高级语文教本的人,将更容易深一层体会到,古今游记虽浩如烟海,入选时实费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