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君王都没有遭遇背叛,那从古至今就不会有王朝的更迭,我们今天也看不到24史。人类的生活千姿百态,但其实一直只是在演绎四个字:忠诚、背叛。无论宫廷还是家庭。你说你忠诚,他说他忠诚,到底谁忠诚,事后才分晓。从古到今,无数的忠诚者被冤杀了;无数的背叛者被信任了。从君王到凡人,谁没有吃过被背叛的苦果?谁又没有承受过忠诚的恩德?历史在忠诚与背叛中演绎。
一
刘邦称帝的第7个年头,卢绾反了。人们说,最不该反的人反了。
为什么说卢绾是最不该背叛刘邦的人?《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载:卢绾的爹和刘邦的爹是哥儿们,卢绾和刘邦又出生在同年同月同日。两人一块儿长大,卢绾一直是跟在刘邦身边形影不离的小兄弟。刘邦起事后卢绾也未离过身边。刘邦对其的亲近宠幸,无人能及。
电视剧《楚汉传奇》卢绾电视剧《楚汉传奇》卢绾
燕王臧荼造反被平定后,刘邦一心想封卢绾为王,但为了掩人耳目,就说让大臣们民主评议。群臣都知道他想封卢绾,就一齐上言推荐卢绾。于是就立卢绾为燕王。刘邦对他的宠幸超过对所有诸侯王。
古往今来,忠诚上的问题,往往出在“事成之后”这四个字上。在成就大业的过程中屡败屡战、九死一生的日子里,刘邦团队的忠诚度极高。可从打败项羽到刘邦死去,造反的此起彼伏,没有断过。
二
许多人是在不该反的时候反了,比如韩信,帅百万大军时,被蒯通那般刨析利害预测未来地劝说,被项羽以“今日我死明日就是你亡”的肺腑言棒喝,就是不反。
可是被贬为淮阴侯,无兵无权时,他想反了。何也?现实与他的预期不一致了。
电影《王的盛宴》中身陷囚笼的韩信电影《王的盛宴》中身陷囚笼的韩信
还有个故事:《史记·留侯世家》载:刘邦当了皇帝后,从洛阳南宫的从桥上常常望见一些将领坐在沙地上神情激动地聊天,就问张良:这些人在说什么?
张良说:在商议反叛呀。
刘邦说: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
张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你做了皇帝,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亲近宠幸的老朋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这些将领怕得不到封赏,又怕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被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
刘邦赶忙请张良出主意。
张良问:“你平生最憎恨而且大家都知道的人是谁?
刘邦说:雍齿跟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
张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
于是刘邦马上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一场危机这才化解了。
这些人之所以在大功告成的时候谋反,也是因为感觉到现实和预期不一样。
三
一些人因为忠诚而享敬爱荣华;一些人因为忠诚而牺牲性命。一些人因背叛而身败名裂;一些人因背叛而富贵无比。
史记里讲了很多关于忠诚的故事,也讲了很多关于背叛的故事。背叛者各有各的逻辑、苦衷,忠诚者则带给人各种各样的感慨、感动。忠诚从来是被赞美、被敬仰、被奖励的,不仅人心如此,甚至天意可见。
比如我一直认为:战国7雄里后期能和秦国一较短长的强国赵国,就是一个忠诚的产物。是因上天奖励忠诚而生的国家。
《史记·赵世家》载:晋景公时,宠臣屠岸贾带军队攻袭赵氏,灭绝了整个赵氏家族。赵朔的两位门客公孙杵臼、程婴,以自己的生命保护下赵氏家族唯一活下的一个婴儿。悄悄把这个婴儿抚养到15岁的时候,晋景公生病,占卜的结果说患病是因为立有大功的大臣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以前和赵家相善的大臣韩厥说:“立有大功的大臣的后代子孙中如今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于是找到了赵氏的遗孤赵武,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
再后来,三家分晋,韩、魏、赵三个国家取代了晋国,赵国成了一个大国、强国。但这是多么的侥幸和偶然啊!一个大家族被杀光,靠忠诚的门客冒天大风险抚育一个隐姓埋名的幼儿,而就靠这么一个幼儿,靠君王患病后的占卜和对占卜结果的解读,这个家族又活了过来,并且如凤凰涅槃般冲天而起......这,要说不是上天对忠诚的回报,真难以设计。
四
卢绾是不该反的人反了。陈豨是刘邦非常信任的心腹,《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后向韩信辞行,韩信说:你管辖的地区是精兵聚集的地方,而你是刘邦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三次告发说你反叛,刘邦必然亲自率兵征讨。我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陈豨一反,刘邦果然亲征,同时派燕王卢绾率军攻打陈豨的东北部。陈豨派人向匈奴求救。卢绾也派部下张胜出使匈奴,让匈奴不要帮助陈豨。
前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逃亡在匈奴,劝张胜说:燕国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因为诸侯多次反叛。等陈豨等人被消灭之后,接着就会轮到燕国……你应该让燕国延缓攻打,战争延缓了,卢绾就能长期为燕王……
张胜被说服了,就暗中让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国。卢绾发觉后就上书刘邦,要把张胜满门抄斩。等张胜返回燕国,把道理跟卢绾一讲,卢绾马上醒悟,就找了些替身冒充张胜的家属处死了,而让张胜专门跟匈奴勾搭,又暗中派人和陈豨联络,期望陈豨能长期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