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教授的中国梦
伯纳德·费林加是华东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今年67岁,但他和上海的渊源已经有20多年了。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田禾的邀请下,费林加教授每年都会来华东理工大学给同学们进行指导和开展学术讲座活动。
2016年,费林加因“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17年10月,他出任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外方主任,围绕结构可控分子工程及界面光电功能研究的前沿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隨着合作的深入,费林加教授每年来沪的次数比以往更频繁了。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曲大辉教授说:“外籍教授来沪访问,需要准备的材料很烦琐,比如邀请函、住宿证明、大使馆往来证明等,全套手续办下来需要一两个月。”不仅如此,外籍科学家在中国出行、购房、医疗等方面,都有很多不便之处。正是考虑到自己将频繁来中国,费林加教授向华东理工大学提出,是否可以帮助自己办理在沪工作签证,以达到简化手续的目的。
没想到的是,2016年12月,公安部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出入境政策的10条新措施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经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推荐,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其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同申请),同时缩短审批时间。
正是在积极务实的政策指导下,华东理工积极配合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协助办理费林加教授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从体检到办理永久居留手续,费林加教授走的都是“绿色通道”,不仅简化相关流程,提高办理速度,办理过程中还有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上海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华东理工大学的工作人员全程陪同。难怪在体验完全程以后,费林加教授大呼“Fantastic(极好的)”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费林加教授也与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库尔特·维特里希一起,成为首批来沪工作并拥有“中国绿卡”的诺奖得主。
拥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费林加教授,不仅来往中国更方便,“还能够享受全方位的国民待遇,”华东理工大学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程毅说,“包括住房公积金、缴纳所得税、办理金融业务、国内商旅消费、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等,统统和中国人一模一样!”从今年开始,费林加教授将正式在华东理工大学招收自己的第一批博士生。
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短短两个月时间,在费林加教授和田禾院士的努力下,已经有一篇达到《自然》杂志水准的论文诞生。在未来,“联合研究中心”还会通过费林加教授的诺奖光环,吸引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和一流人才加盟上海,产出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获得“中国绿卡”只是第一步,“我们希望在费林加教授给中国带来更多成果之后,为他申请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程毅满怀期待地说。“中国绿卡”到底多难拿
诺贝尔奖获得者拿“中国绿卡”似乎如探囊取物,但对普通外国人来说,这可真是难于上青天了。
在目前已经获得“中国绿卡”的外国人中,美国核物理学家寒春曾在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的研究和制造,是小说《牛虻》的作者伏尼契的孙女,获得“中国绿卡”时已经83岁,在中国居住了56年。美国知名篮球球星马布里在2016年拿到“中国绿卡”时,美国福克斯体育直接以“斯蒂芬·马布里拿到了‘中国绿卡’,这是多么难以置信的至高荣誉”为题进行报道。不过,如果你知道中国从2004年对外籍人士实行“永久居留证”制度开始,年均发卡量仅200多张,或许你就不会那么惊讶了。
发展中的中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2016年汇丰银行在其《全球外派人员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作为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标国,排名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其中50%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是接受新挑战最佳目的地,34%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的职业前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