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终于读到了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必须承认,我真实地跌进了作者掀起的情感的波澜之中。 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呵!蘸着灵魂中流淌出来的血,用不可抚摸的柔软、用钢锤敲击的坚硬,给我们谱写了一曲撼人魂魄的心曲。妞妞,这个大名周灵子的妞妞,周国平的女儿。1990年4月20日,妞妞似乎着某种旨意和灵喻,赤裸裸地来到人间,但是,她向我们显现了一下就很快消逝了。妞妞身附灾难,未及满月就被发现患有眼底肿瘤,并很快确诊为癌症,而且在逐渐扩散,终因医治无效,在她一岁半时辞世而去。她的父亲,从事哲学、人的问题研究的学者,也是一位著名的尼采专家,他最终也莫能搞清楚,为什么愈是纯粹的生命,就愈容易被磕破,愈遭到这个世界的拒斥。他不得不说出这样无奈的话:对于男人来说,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取,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 生命究竟是什么呢? 生命大概是一片秋叶,飘零无常。一个小小的生命来到人间,却承载了成年人也难以想像的疼痛。曾经带着芳香,带着她金属一般的啼哭,世界里充满了她欢快甜亮的声音。而仅仅是瞬间的灿烂,现在一切都沉寂了,死亡如同一个卑鄙无耻的阴谋家,已经把这个毫无戒心的小生命团团围住,一切都显得在劫难逃。贯穿在时光悠长的锁链上,谁都难以挣脱,生的偶然和死的必然平等地属于每个人。然而,那么鲜艳的生命一经诞生,就要让人点燃起苍凉的悲痛的撕心裂肺的一柱香草,其惨何忍!我想起了那个著名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时间比生命长久,每个阶段人类的辉煌,可谓峰巅式的,但又何尝不是烟云般的,百代过客,了如云烟。而时间是存在的冠军,永远是胜利者,时间永远嘀嗒着,显得不慌不忙,大气凛然。 如果灾难不降临,意义将被疏忽、脱落,人生未必就是人生。 我们不妨眷念生命,执著人生,但同时要像蒙田说的那样,收拾好行装,随时准备和这个世界告别。 2 生命从无中来,通过这个世界,又走向无。 生命脆弱、敏感、稍纵即逝,而世界坚硬、冷漠、亘古永存。生命和世界多么的不同呵。当生命通过这个世界时,怎能不被磕破呢? 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妞妞死了;死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死在摇篮曲的优美旋律中。小床空了,屋子空了,父亲的世界也空了。然而,“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割断父母对孩子的牵挂,连死亡也不能!”于是,父亲隐忍着悲痛,极其冷峻和温柔地写下了这部寄往天堂的“妞妞的书”。 生命是神圣的。我们带着某种神示的啼哭来到人世,便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了。人生在世,生是起点,死是终点,生死之间是人生。生是雷同的,几无差异,而死是不同的,大相径庭。生死之间是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同时,生命被大密度高质量的淋漓着,虽短犹长。而稀稀拉拉、平平庸庸,活得再长又有多少光彩呢?生命是煤,我们要燃烧自己;生命是花,就要鲜花开放。生命是顽强的,尽管大潮般的痛苦冲击着小舟似的快乐。生命是美丽的,尽管悲欢离合、生死别离渗透在过程之中。当我们真正知道我们自己是人时,当我们在意识的河流里看见了我们自己的的眼睛的时候,应该思考一下,我们怎样活着,我们应该怎样活着。苟活是一种无可奈何、随遇而安的状态,是对生命的虚度,是对生命的亵渎。 然而活着毕竟是美好的;尽管艰辛,困惑,无奈,甚至悲凉。苦难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不灭的是战胜苦难的毅力和决心。什么都可能失去,唯一能守住的是生命的尊严。比生命的长度更宝贵的,是生命的质地与厚度。爱和善良是一双翅膀,载着我们脱离苦难,遨游于晴朗的蓝天之下。不管有多难,只要爱还在,只要善良还在,我们就不必惊慌,我们还会有新的期盼,新的惊喜。不要失去对生活的眷恋,不要失去使生活焕发诗意的激情。带着爱出发吧,像善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样,善待一切帮助过或伤害过我们的人! 每一回走进《妞妞》,都如同走进一个美丽而苍凉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闪烁着人性耀眼的光芒,生命和生命贴得是那样紧,心和心没有距离。纵然是万劫不复,也要尽情展现生命的鲜活;就算它天崩地陷,也要为倏忽即逝的生命欢歌!我仿佛听到了睡梦中的妞妞迸出的脆亮的笑声,这笑声何尝不是妞妞对生命的陶醉和对死神的轻蔑呢?!这笑声是天籁之音,撼人心魄;它傲视软弱,礼赞坚强;它摧枯拉朽,标新立异;它穿越时光的隧洞,穿透死亡的壁垒。人类不也是凭了这笑声,这婴儿的笑声,走过蛮古荒天,成为这美丽星球的主宰的嘛? 我常常为他书中所写的一句话而莫名地感动,周国平说:“你(妞妞)使我更加成其为一个人,而别的一切至多只是使我成为幸运儿。”有了自己的血脉就有了一生无尽的责任与牵挂。德兰修女如是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样最平凡的事。”或许因为爱得平凡,所以才会越显其父爱的伟大。我深切得体会了“父爱如山”的真正内涵。 我曾读过许多周国平的充满哲思的华彩文章。但无论如何,一个生命的失却,是一种大悲哀。“在一刹那间,我用旁观者的眼光,异乎寻常地看清了我身受的灾难,于是感到震惊。”他说。生命深处的悲哀,无声胜于有声。不管是烛影煌煌的灵堂还秋风飒飒的墓草地,一星火,两地心;一缕风,万里情。一个40岁的中人,哀悼自己一岁半的女儿,那荒草地里低暗微红的星火似瞑而未瞑,惹人陷入无限的悲哀之中,青烟袅袅着,抚慰亡灵的同时,它要让生者明白、颖悟一切生命的大秘密。 我感动于作者为了捍卫生命的尊严,以笔为刀与死亡展开的搏斗。我的耳边长久地回响起海明威那掷地有声的话:“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征服!” 3 周国平的生存姿态当然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一个现实的精神家园,他有力地支撑着,并且希望追求诗意的栖居。 周国平很强调寂寞对一个人灵魂生长的重要,他还说阅读就是帮助一个人度过寂寞,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很多时候,人需要面对自己,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内心,我们需要朝自己的内心走去,走得越远越好。 对于人而言,物质需要是极其有限的,精神世界却广袤无垠;外部世界纷繁复杂,内心世界却可充实宁静。正如周国平所说,“丰富的安静”是理想的状态。 生命有什么大秘密呢? 我看到高山,看到大海,看到一切花草树木,看到一切飞禽走兽,就燃起我对生命仰望,燃起肃穆,燃起敬意。我们是人,应当努力具有神的襟怀、气度、慧眼、甚至要看破红尘,消除妄念,能虚怀若谷,能切实行事。有怎样的生命,就发挥怎样的光和热。人生是短暂的,而一切高傲自恣、盗名损世的行径却是要不得的。我想起那个名叫弗兰克的人,这个犹太人,是奥斯维辛的幸存者之一。在那场大屠杀中,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和财产,只剩下一条赤裸裸的肉身。他从集中营中出来后,用手中沉重的笔写下了《活着的意义》等多部书。他用切身的体悟,发明了“意义疗法”,成为一代著名的精神病专家、心理学家,他拥有让无数人倾听的坚强生命。 周国平长歌当哭,痛定思痛,他在《只有一个人生》的序中写道:“既然活着,还得往前走。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是呵,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可以说,我手中的这本札记,写满了一个父亲的“私人语言”,但最终妞妞占据了我柔弱的内心。作为妞妞的生父,周国平有着许多难以超脱的亲子之情,所以他不可奢谈活着的意义。而作为没有过妞妞的我们,却也是无从超越,无从渴望通过了解生命的意义来引渡我们。一个昙花一现的小生命,不可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更深刻的意义。而事实是,在这个喧嚣的世上,一个小家庭的悲和喜,如同大野上的一株小草,荣也寂寂,枯也寂寂。但我们已经明白,我们要剪去我们身上多余的枝叶,让生命青绿,泛着光辉。 无论是父亲的角色有多耀眼的光环,都无法掩饰在灾难面前的无奈和弱小,即便是自己最爱的亲人,也一样只能眼睁睁的看他承受痛苦遭受折磨。保护自己女儿的天然的父性在残酷的现实的面前是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这一切足以让所有的人一起为周国平惋惜,一起为周国平落泪。但是,这一切都在昭示着人性的光辉,那就是爱的力量,即便爱是脆弱的,可一样给人以力量,让人感受温暖感受希望感受振奋。 4 无法否认,一个生命,从诞生那天起,就预约了死亡。一只蜉蝣,一个人,或是一头乌龟。一天,一年,一百年,一千年,对于一个生命来说,终极意义,究竟何在?在周国平看来,生命,是一个过程,或者说,只能是一个过程。至于结果,大可忽略。因为所有生命,其矛头都直指死亡。既然结果早已写好,并且无法更改,那么,探讨结果,还有何意义?所以,我们不妨回过头来,说说生命本身,或说,活着本身。 有一天,母亲在厨房的灶下为我生火做饭,我看见我家炊烟腾空而上升,我一时感慨万端,一种巨大的幸福贯穿我全身。母亲活着,这说明我还不是个孤儿,我活着,说明我母亲还有我这个儿子。缕缕炊烟一时俱起,源源接递,愈升愈高。这时我想,什么名垂宇宙,什么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不过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的相互恭维,彼此为了某种需要的寒喧客套。言止意灭,一笑即逝,比起缕缕炊烟来,不知轻薄了多少。生命中所泛滥的得寸进尺、贪婪吝啬、以蛇吞象、欲壑难填,是多么的不值得呵。 这缕缕上升的炊烟默默地调动我生命深处的音乐,鲜活而浪漫,教我顿生万里晴空之远念,一碧如洗之情思……我们热爱生命吧,如同热爱我们的母亲,热爱母亲为我们燃起的炊烟。 我们存活着,谁也无法替代。这个世界上,地震、瘟疫、战争仍不断地发生着,厄运有时不期而临,那么,我们怎样对待命运呢?怎样在悲哀中发出美丽的幽光呢? 1999年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