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道义观 人要有道义,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必有道义的原则,必有道义的支持。而文学却就具有培养人之道义的得天独厚的功能——当初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形式,之所以被人类选择,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能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人类完全有理由尊敬那样一部文学史,完全有理由尊敬那些文学家。因为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从表面上看,文学在这方面甚至不是最有力、最擅长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他们的直接目的就是对人类进行道德规范与道义教化。但事实上,文学在这方面的功能却一点也不比哲学、政治学、伦理学逊色,它也许更具有感召力、浸润力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因为它是通过形象,通过情节,不着痕迹地、细无声息地将那庄严的道义输入人的心灵的。 营造审美境界 一个人完整的精神世界,是由许多纬度组成的。这其中,审美怎么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纬度。而文学对这一纬度的生成,几乎是最有效的。文学的根本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如果说,远古的文学可能更在意的还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话,那么后来的文学则越来越在意它的审美价值。而人们亲近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经验、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 审美,使人类渐渐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类,使人生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生。今日之人类与昔日之人类相比,其一大区别就在于,今日之人类有了一种叫做“情调”的元素。而在情调的养成中,文学立下头等功劳。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获得了质的提高。 培育悲悯情怀 古典形态的文学,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感动。古典形态的文学做了若干世纪的文章,做的就是感动的文章。 当简·爱得知一切,重回双目失明、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身边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祥林嫂于寒风中拄着拐棍沿街乞讨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其他文类——比如哲学、伦理学方面的文章,一样是讲悲悯情怀的。但这些文章仅仅是让我们明白悲悯情怀的必要性。我们只是接受并懂得了一个关于悲悯情怀的观念。但文学作品——比如《呼兰河传》《边城》《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会在阅读这些文字时被感动,悲悯情怀会油然而生,我们会在对文学作品的无休止的阅读中,成为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 输入历史意识 文学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历史,而一个具有历史意识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有质量的人。有一套美国语文教材,它的全部文本都是美国的著名小说。这些著名小说按时序排列,一路读下来时正好就是一部美国的历史。 激发想象潜能 这个世界既是物质意义上的,又是精神意义上的。造物主只给了我们阳光、空气和土地这样一个纯物质的世界。造物主在精神上是赤贫的,拿不出一点东西可以施舍给人类。人类自己建造了一座硕大无朋的精神宫殿。如今,在人类浩瀚无涯的思维空间里,已飘满了概念、音符和画面。 创造,从而使人类不断进化。 人类为什么进化了呢?原因颇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人类有创造的能力。 这种能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后天培养的,并且后天的培养才是最主要的。如果说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那么文学大概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了。因为,集中在文学这里的就是“想象”、“虚构”等要素。“无中生有”在文学这里,并非一个贬义词。 强化说事能力 一个人应当有两大基本能力:说理的能力和说事的能力。 但在我们的理念里,说理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而说事的能力几乎就不被我们所意识到。我时常看到,某些雄辩滔滔的博士生,一旦说事则显得十分的局促,往往连一只狗如何不幸丧生汽车轮下都不能向人生动地描述。一个只会说理而不会说事的人,大概算不上是一个完美的人,至少是有些索然寡味的人。 语言文字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文学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相对于其他文类,比如论说文,文学作品既有书面语又含有口语,而论说文与口语是切割的。文学作品中的动词、形容词的丰富性大概也是其他文类难以相比的。文学作品使用了一切修辞方式,并且由于它的积极修辞态度,从而使语言的神奇与魅力令人感叹不已。 没有一种文体比文学更能帮助人们培养和提升语言文字能力了。也许文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创造了一个能够让我们可以永生的世界。在那里,你在现实世界中深感无奈的缺陷可以得到弥补;在那里,你躁动不安的灵魂可以得到安宁;在那里,你可以摆脱尘世的一切烦恼;在那里,你可以梦想,并在充满诗意的梦想中享受精神的快意;在那里,你可以追回失去的一切,其中包括时间;在那里,你能够实现你所渴望的一切,包括你想成为世界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