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塞帕拉到斯坦福大学任教的第一年,就惊讶地发现,这所集中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精英学生的名校,有着极高的自杀率。后来,她的同事卡罗尔提到一个说法,叫“斯坦福鸭子综合征”:斯坦福的学生们就像是浮在水上的鸭子,从水面上看,鸭子平平静静,水面波澜不惊,然而水下暗流汹涌——鸭子要不停地用脚蹼划水,一刻不能停歇,才能保证自身在水面上继续优雅地移动。这些将优秀变成习惯的学生,往往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危机。
只有努力奋斗方能获得成功,这是斯坦福学生的信条,也是硅谷科技新贵的信条。然而,一刻不停地追逐成功,就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吗?艾玛·塞帕拉认为,传统成功理论总是要求人们更努力、更刻苦、更专注,这些被广为接受的理论塑造出一批又一批的“工作狂”,但极少有人去思考这些说法是否真的有道理。根据多年的观察,艾玛·塞帕拉总结出6条最常见的“成功谬论”:1.你要比别人做更多事;2.你要忍受压力和苦难;3.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工作;4.你要专注于特定的领域,成为专家;5.你要严格要求自己,将长处发挥到极致;6.你要专注于自己,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在她看来,这些谬论都在鼓励我们为了长期成功而牺牲短期幸福,不断地施加压力、散播焦虑,实际上却让我们距离未来的成功越来越远。
类似的说法在中国也十分盛行,微信朋友圈内许多关于工作的爆款文章背后都存在类似的逻辑,强调“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又或者是以各种方式来散播焦虑。如今,由于手机等智能设备的发展,工作与休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经常在下班后还在不停地回复工作信息,又或者不断地给自己施压,承担超额的任务。实际上,这种“超额努力”和“散播焦虑”的行为方式之所以会流行,都有其心理学的理论支持。首先,心理学中有“预期快乐”的说法,也就是说人们在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会感到快乐,而在追逐成功的路上更是如此。工作会上瘾,成功也会上瘾,我们往往会夸大未来目标的价值,从而投入过多的精力来工作。其次,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对负面信息的关注程度会高于正面信息,从而保证了人类的进化,这就是为什么焦虑感更容易广泛传播。可是,人们不断地设立目标,就一定能实现美好未来吗?不断地接受压力,就一定能产生动力吗?
“我在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教授快乐心理学课程,也经常受邀给企业高管和政府人员做讲座。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名校学生和企业高管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们无法平衡自己的生活,经常感到焦虑,无法真正放松下来。”艾玛·塞帕拉在接受采访时说,“高效率地工作不是要透支自己,而是要学会聪明地工作。”
什么叫“聪明地”工作?艾玛·塞帕拉在书中总结了几条简单的方法:1.活在当下;2.学会放松,减轻压力;3.保持平静,管理精力;4.学会“闲散”,激发创造力;5.善待自己,反思学习;6.同情他人,相互支持。“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不论是领导者还是雇员,都应当认识到只有善待自己,才能获得良好的工作状态。”艾玛·塞帕拉表示,如今人们所获取的信息有64%都来源于手机等电子设备,而大多数应用软件的设计都是为了消耗用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非常糟糕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压力,静下心来,规划好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通过适当的休息为自己充电,这才是成功的秘密。”
随着研究的深入,艾玛·塞帕拉发现,许多科学实验及理论都证明,“快乐”与“成就”并不冲突,很多时候,什么都不做,才能做得更多。例如,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默认神经网络,只有在我们放松的时候才会被激活,因此,适当的放松反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IBM公司的一次全球CEO调查中,大部分人都认为,要想在当今复杂的商界屹立不倒,创造力比严谨性、管理能力、纪律性、洞察力,甚至诚信更重要。“会休闲的人才有创造力,兴趣广泛的人常有新想法。聪明的领导者都知道,有创造力的雇员是最有价值的。”艾玛·塞帕拉认为,年轻人更应该早早意识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学会“创造性地闲散”。在她看来,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更能接受并实现“聪明地工作”“快乐地成功”的目标,他们在学校中就应该学会劳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留创造力。
关于此前引发热议的“996”工作制,艾玛·塞帕拉认为,这种类似于军事管理的模式在特定情况下确实有一定作用,但绝不是长久之计。“有远见的领导者都知道,如果想要留住员工,并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就应当给他们足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