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小镇的邮局

时间:2022-04-1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凯莫 点击:
  这是澳大利亚南部一个古老的小镇。一条交通要道穿镇而过,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几个house组成的社区散落在镇周围,与广袤的草场、起伏的山岗连成一片。夏日的色彩仍以黄色为主,夹杂着片片绿色。黄色是草场,绿色是树木,有些树干上还有过火的黑色痕迹。这里和澳大利亚的其他小镇没什么两样,唯一令小镇居民自豪的就是历史悠久。在十九世纪,这里曾是墨尔本通往悉尼的交通要道上的一站,一度很繁华。
 
  小镇只有一条主要的街道,咖啡馆、商店、小旅店、社区信息中心(含图书馆)、超市都在街道两旁。平时人们都在上班,街上的行人不多。街道中段有一处漆着红色标记的房子很引人注目,那就是POST OFFICE(邮局),人来人往比较频繁。我的孩子就在这个邮局供职,使我有机会就近观察。
 
  每天清晨六点,天蒙蒙亮,人们还在酣睡的时候,工作人员忙碌的一天便开始了。邮车一到,工作人员首先将邮包分类安放到木架上,将信件分拣投到信箱里。信箱的门朝着大街,用户用钥匙便可打开。这个小小的邮局竟有五百多个信箱,其中私人用户和机构用户约各占一半。镇虽小,机构却不少。小镇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有名的国际学校,还有三个养老院。几个企业的办公室也在镇上。这些机构大多数靠小镇邮局收发邮件。和澳大利亚的其他地方一样,由于移民的增加,小镇周围不断在造新房子。邮局现有邮箱不敷需要,新居民排队等邮箱。此外,并不是所有的顾客都租用信箱的,来邮局寄取邮包的顾客更多的是非信箱用户。所以简单地推算,邮局的顾客远比信箱租户要多。因要赶在开门前将邮包和信件分拣完,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澳洲的人工是很贵的,为节省成本,工作人员也就二三人,更多的时候是两个人。
 
  九点一到准时开门,门外已有顾客等候。来邮局的人多半是来寄取邮件和缴付各种费用的。澳大利亚邮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主营业务是邮政外,还承担种类繁多的其他公共服务,如代收水、电、煤气、电话费,代收税费、医疗保险费……差不多私人所收账单的80%都可通过邮局支付。受政府的委托,邮局还为居民办理各种证件,包括护照、新开税号、房屋交易的卖主买主身份核实、安全上岗证、儿童工作证等等。可见澳政府和社会都习惯把邮局当成一个可信的公共机构,这当然是历史形成的。连银行也委托小镇邮局承担若干简单业务,如存取款、汇款、兑换外汇等,邮局俨然成了一个小镇的公共服务中心。这样的服务项目有上千种,邮局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邮政总局考试批准后方能上岗。邮局还被允许销售一些与邮政有关的小商品,如贺卡、文具、小玩具,门市布置得琳琅满目。平时来邮局的老人居多,节假日成人带着孩子来,孩子们看到五颜六色的小商品,东瞅瞅,西摸摸,高兴得满屋子跑。最忙的时候是圣诞节前夕,寄来的包裹堆成了山,都来不及分了。
 
  在中国,不少邮局业务衰退,而这里,小镇的邮局仍这么繁忙。看来需求是决定的因素。小镇远离网络发达、交通便捷的都市,快递不可能发展起来,邮局依然是不可替代的邮件交换中心。虽然信件量下降(其中私人信件只占10%),邮包量却上升很快。承担多种公共服务功能也是邮局忙的原因。小镇邮局早在1843年就开业,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对这儿的居民尤其老人来说,上邮局——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邮局是澳大利亚小镇文化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传统行业被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改变。可是,传统行业自有其长期存在的理由和历史形成的优势。我们在创新的时候,与其简单抛弃传统,不如推陈出新,将创新和传统的优势结合起来,成本会更低。邮局在澳大利亚活得很好,在中国怎么会做不到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